據中國之聲《晚高峰觀軍情》報道:為紀念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犧牲於台灣的地下黨員,解放軍總政治部近日在北京西山國家森林公園建起無名英雄紀念廣場。目前廣場已經對游人開放,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參觀瞻仰。
如何看待北京西山修建烈士廣場的現實意義?這又給我們帶來哪些思想啟示?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就此接受了央廣網記者專訪。
12月17日,北京西山國家森林公園裡的無名英雄紀念廣場上的浮雕。
揭開一段塵封的歷史
無名英雄紀念廣場為紀念上世紀五十年代為祖國統一事業犧牲在台灣的大批隱蔽戰線無名英雄而修建。由於隱姓埋名而且犧牲於台灣,長期以來,這批地下黨員的故事並不為人所知,經各方查找,目前已經有包括吳石將軍在內的846位烈士英名被搜集到。
十多年來,公方彬教授一直積極呼吁在北京建一處犧牲英烈的公墓,進行國家祭奠,因為“我們需要一個向英雄下跪的地方”。他認為,修建烈士廣場紀念在台灣犧牲的隱蔽戰線烈士,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公方彬表示,這件事為我們揭開一段塵封的歷史,它可以讓每一個思念英雄的人感動,由感動而引發思考。另外,這也讓犧牲者的后人獲得了精神上的撫慰。犧牲者承擔了很多,他們的親人同樣承擔了很多,承擔者不但應該獲得物質上的回報,同時一定要讓他們獲得精神的榮耀。
紀念犧牲者是為了啟迪生者
1949年前后,我軍按照中央關於解放台灣的決策部署,秘密派遣1500多名干部進入台灣。50年代初,由於叛徒出賣,島內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大批地下黨員被捕,其中被國民黨當局公審處決的有1100多人。紀念為祖國利益犧牲的英烈,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意味著什麼?
公方彬表示,紀念逝者、犧牲者其實是為了啟迪生者,教育活著的人,為人民利益犧牲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永遠被我們銘記。
比如,美軍有一個美軍海外遺骸搜尋司令部,專門從事搜尋二戰、越戰、朝鮮戰場上犧牲的美軍官兵的遺骸。司令官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是我們在履行承諾,我們向每一名美軍官兵作出了承諾,他們按照美國政府的要求走向戰場,不管活著還是死了都要把他們帶回祖國。
為國家付出生命的人,永遠應該受到敬仰。在這個價值觀多元的時代,我們需要用英雄精神來矯正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的價值坐標,知道我們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隻有價值坐標清晰了,大家才會知道自己應該遵循什麼、追求什麼,知道我們這個社會這個民族該向哪裡去努力。
相關專題 |
· 公方彬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