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全國百家網站尋找“追夢人”報道(中國江蘇網)

殘疾畫家吳漢華:期盼中國藝術之花開遍世界

中國江蘇網 記者 趙筱青

2014年01月08日15:28   來源:中國江蘇網

  佳作引來伯樂,真誠打動伯樂

  1982年左右,江蘇省舉辦了一次青年國畫大賽,正好是在揚州布展,吳漢華的一幅作品也在其中。吳漢華萬萬沒想到,這幅描繪著解放軍在山腳下放哨的畫作,竟然帶來了人生的轉折。

  那次展覽邀請的嘉賓有時任國畫院院長、著名畫家亞明。亞明經過這幅畫的時候,眼前一亮,認為這幅作品很有靈氣,就回頭問身邊人是誰畫的,當旁人告訴亞明,是一位叫吳漢華的聾啞人畫的時,亞明不禁贊嘆這位殘疾畫家的不容易與不簡單。

  巧的是,“新金陵四大家”之一的亞明一直是吳漢華心目中高山仰止的大家,吳漢華很早就開始崇拜這位極有影響力的山水畫家。當他聽說亞明對自己的作品很關注時,特地來到南京,登門拜訪向亞明道謝。從那以后,吳漢華經常去南京拜訪亞明,請教他關於繪畫方面的問題。

  吳漢華不僅是個有夢的人,更是個敢追夢的人,雖然自小酷愛繪畫,沒有上過一天專業院校、沒有一位師父給予指點,這一直是吳漢華心中小小的遺憾。而這一次,吳漢華打算“主動出擊”。第一次上門拜訪,他就提出想拜亞明為師。

  雖然吳漢華有著一腔熱情,但由於他國畫基礎還不扎實,亞明當時並沒有答應,而是讓吳漢華回去,並約定三年后的這一天再拿出作品給他看。在旁人看來也許是亞明的“婉轉拒絕”,但吳漢華“認真了”。

  他深深地記住了這一天,回到揚州潛心畫了足足三年,三年后的這一天,吳漢華背著一大麻袋的畫作如約出現在亞明的家門口。

  正是被這種真誠勤奮打動,亞明很認真地看了每一幅畫作,肯定了吳漢華的進步,一口答應收他為徒。這一年,吳漢華成了亞明的關門弟子。

  專注勤奮,為畫而生

  從1985年開始,吳漢華跟隨亞明開始在南京、蘇州學習繪畫,一直到亞明去世。數年中,吳漢華的真誠朴實令亞明極為贊賞,成了亞明的得意門生。亞明對於吳漢華除了師生情外,還把吳漢華視為親人,處處照顧並幫助他。吳漢華也把亞明當做自家的長輩,有一年亞明甚至還在吳漢華家過年。有不明情況的人認為是亞明同情身為殘疾人的吳漢華,而亞明卻不這麼認為,在他看來,是因為吳漢華的畫是真的好,才打動了他,值得他幫助。

  ”必須天天畫,熟練、提升技藝”是亞明對吳漢華的一個要求。吳瑕告訴記者,直到今天,吳漢華依舊勤奮如初。“父親很勤奮,直到現在還堅持每天作畫,因為他記住了老師亞明的教導——五十歲的時候,人家在宣傳,你好好畫畫﹔六十歲的時候,人家在宣傳,你努力畫畫﹔七十歲的時候,人家宣傳不動了、畫不了了,你還能夠畫畫﹔八十歲了,別人不在了,你還在畫畫,你才是‘畫家’。”

  吳瑕回憶,在她小的時候,同爺爺、父親、母親一家四口擠在20平米的房子裡。即便如此,吳漢華不曾放棄作畫。在女兒的眼中,父親是為畫畫而生的,不為名利、隻因摯愛。

  童年的吳瑕並不能理解父親對於繪畫的痴迷。從吳瑕記事起,父親的生活隻有畫畫,經常專注到“屏蔽”了外面的世界。吳瑕告訴記者,為了方便失聰的父親,家裡安裝了一個特殊的門鈴,外面有人按門鈴,家中的一盞燈就會亮起,但因為一心扑在畫畫上,吳漢華常常忽視了“門鈴”。

  有一次,在上小學的吳瑕放學回家,因忘了帶鑰匙在門外按了足足一個小時的門鈴,都沒能引起父親的注意。吳瑕回到家裡,不禁埋怨起父親,父親愧疚地用手語解釋,因為畫得太入神,沒注意。如今,家人都非常支持吳漢華的創作,吳漢華的妻子包攬了所有的家務,讓吳漢華一心畫畫,而吳瑕則充當了父親的“傳聲筒”,與外界聯絡、溝通。也許正是因為聽不見這個世界的評價與聲音,吳漢華所處的極靜環境,大大激發了他的靈感,加上家人的支持,他創作出了許多平和大氣的作品,深受美術界好評。

  在眾人的眼裡,吳漢華是一個心懷感恩、充滿正能量的人。2006年殘奧會期間,殘疾人藝術家委員會召集了每個省最優秀的殘疾人藝術家,舉辦了一場公益筆會,吳漢華積極地參與進來,將所得款項捐助給了中國殘聯。吳漢華告訴女兒,得到別人幫助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幫助別人,要懂得感恩。“你幫助別人是應該的,別人幫你是不易的。懂得回饋,懂得感恩!”這是吳漢華經常用手語對女兒說的一句話。

  相關閱讀:吳漢華:願中國藝術之花開遍世界(高清組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