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閃電,總是走在雷鳴之前

探訪“全軍首屆作戰理論創新人才復合培訓班”

2014年01月20日11:11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閃電,總是走在雷鳴之前

上圖:培訓班學員在研討 李 永攝

新聞背景

去年12月25日,全軍首屆作戰理論創新人才復合培訓班在軍事科學院結業。至此,來自各大單位、軍兵種指揮、參謀、教學、科研等不同崗位的20名學員,在紅山腳下走過了7個月的求學研討之旅。

從滿山蒼翠,到層林盡染。雖然人們早已習慣了坐看紅山的風景,但如今世界風雲在變幻,對一支身處和平年代的軍隊而言,如何創新發展自己的作戰理論,是一個必須面對的重大使命課題。

一位哲人說過:閃電總是走在雷鳴之前。和平年代的作戰理論創新,直接關系一支軍隊未來怎樣打仗。或許,這7個月,對於我軍拓展作戰理論創新之路還僅僅是一個開始。但無疑,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起步……

抽絲剝繭,追根溯源:明白“緣何滯后”方知“如何創新”

第一堂課,軍事科學院作戰理論和條令研究部部長張世平並沒有講課,只是讓學員們結合自己參訓組訓的經歷,談談遇到的問題和困惑。

沉思片刻,培訓班學員、海軍某基地作戰處副處長高見首先發言:“艦艇部隊平時主要依托基地組織展開協同訓練,而一到大型演習,所有艦艇全部打破建制,編組到其他海上作戰力量群之中,平時培養的默契變成了戰時彼此的陌生……”

話匣子一打開,氣氛頓時熱烈起來:“空軍一個團每年組織多次空中對抗演練,雖然各種戰技術數據被悉數採集,但由於缺少對數據科學分析的專業力量,致使一些戰法的改進和創新始終在低水平徘徊”……

熱烈的發言過后,學員們陷入了沉思。看似都是一些單位、一些部門出現的個別問題,但對這些問題抽絲剝繭、追根溯源,大家突然發現,它們都有著“似曾相識”的共性。由此思考我軍作戰理論滯后的緣由,學員們有了深層次的思考:

——實戰化訓練牽引力度不夠。理論,從來都是扎根實踐土壤的大樹。談到“練為看”“練為演”等演訓痼疾,許多學員最初的認知是各級缺乏嚴格標准的實戰化機制,但從實踐的角度反觀,任何一種訓練機制的修訂又都源於對實踐的考察調研和凝煉總結,由於演練與實戰的天然差距客觀存在,創新作戰理論的土壤還比較貧瘠。

——對軍事訓練數據利用不夠。採用工程化方法,是信息時代作戰理論創新的顯著特征,軍人必須學會從技術角度、用定量數據研究戰爭。學員們感到,部隊如今盡管普遍運用先進設備儀器採集訓練數據,但這些數據往往是用一次、丟一次,更缺乏系統完善的統計分析。當上級組織訓練大綱編修、裝備性能調研等活動時,難以拿出高質量的數據分析報告。

——理論研究脫離訓練實際。幾名來自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同志坦言,其實每年有關作戰理論研究的科研課題並不少,但許多同志都習慣於或是詮釋上級指示精神、或是忙於追蹤世界先進理論,而忽略了對部隊訓練經驗教訓的系統梳理總結,容易導致研究與實踐的脫節……

“研究問題,關鍵在於提出正確的問題。之所以讓大家認清楚作戰理論滯后的緣由,就是為了讓下一步的學習研究更有的放矢。”張部長坦言:“當代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一定程度上還屬於后發型模式、跟進式模式,往往以學習追趕他人先進技術為起步,再逐步進入作戰理論層面的思考。這種傳統思維模式難免使我軍作戰理論研究陷入亦步亦趨的境地,而對信息化條件下的作戰本質、制勝機理缺乏系統客觀的認知。”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