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趙白鴿:發揮社會組織作用 推進社會治理創新

2014年04月15日07: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的主要著力點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對社會治理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社會治理能力不斷增強,但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不小的差距,改革創新的空間很大。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可以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要完整理解和准確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即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機統一起來。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我國國家治理體系需要改進和完善,但怎麼改、怎麼完善,我們要有主張、有定力。同時,要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牢牢掌握我國發展的主動權,就必須堅定制度自信但決不固步自封,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使我們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發揮核心價值觀和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性作用。要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

樹立法治思維,強化制度建設。推進社會治理創新,關鍵是堅持依法治理、加強法治保障,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把社會治理中“誰來治理”“治理什麼”“怎樣治理”三大內容納入法治軌道。以極大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解決人民群眾在社會領域遇到的各種切身利益問題,敢於啃社會領域中的硬骨頭。加大力度改革計劃經濟時期遺留的阻礙社會和諧的因素,努力消除官本位、泛行政化等傳統社會和文化中長期積澱、阻攔國家現代化的障礙。

推進理念創新,鼓勵公眾參與。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夯實社會治理基礎,必須把理念創新放在重要位置,正確處理權利和責任、利益和風險的關系。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和公眾都有參與和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責任,必須鼓勵社會各方面參與社會事務和公共管理,尊重基層的首創精神,善於引導教育人民群眾,鼓勵和提升公眾的責任意識和判斷能力,完善公眾參與公共生活的機制,實現社會治理多元主體互動。

把握網絡時代的政治社會生態。當前,我國網民總數超過6億,越來越多的民眾通過網絡表達訴求、參與社會政治生活,形成了一種新的政治社會生態,引起社會各界重視。網絡作為新型信息媒介是一把“雙刃劍”,給現行社會結構和體制帶來新的要求和挑戰,社會治理方式必須作出相應調整和變革,做到依法治理,堅持發展與規范並重。

加強現代社會治理能力建設。深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將政府與市場、社會的職能重新進行調整、配置和組合,把政府職能轉到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治理、公共服務上來。涉及社會、民生的重大政策和事項,要聽取社會意見,特別要考慮對困難群體、邊緣群體、農民群體的影響。提高動員公眾參與、整合社會資源的能力。綜合考慮政治環境、經濟條件、政策力量、文化因素、生態文明等各種要素,建立健全多主體、多渠道的資源動員體系,充分調動各類資源。提高應對災害和沖突的能力。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和應急機制,建立健全統籌協調的聯動機制和全民動員的參與機制,提高全民的應急意識和能力,妥善應對和化解各類災害和沖突。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