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何包鋼:現代政治語境中的傳統王道理想

何包鋼

2014年09月18日10:59   來源:《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原標題:現代政治語境中的傳統王道理想

  王道的憲政

  中國的憲法政治必須考慮傳統政治智慧,應該具有儒學的優良傳統。英美憲政以最大限度的發展和保護個人自由為特征,中國憲法政治應有自身的文化特征,充分體現和落實數千年經久不衰的王道理念,其設計和建立必須落實王道的基本原則(民本和大公的思想)。今天我們用的“憲法”這個術語在古代具有濃厚的倫理特色。日本聖德太子早在604年就制定了《十七條憲法》,主要內容都是倫理原則和規范,如“以和為貴,無忤為宗”,“以民為本,不亂百姓”,“信是義本,每事有信”。第十七條最重要,是對君王的約束:“夫事不可獨悉,必與眾宣論……悉論大事,君疑有失,教於眾相……則得理。”這一條強調協商討論的重要性。今天看來,上述十七條憲法與民主政治完全不相干。但是,一旦我們能跳出狹小的自由框架,挖掘傳統政治的政治智慧,就會有一種全新的看法,我們需要追求一種德治憲法。

  中國是一個有五千年歷史的國家。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經驗。這些歷史積澱影響著現代政治思維和國家治理。中國的現代民主政治憲政建設不可能拋開歷史,而要將中國古代政治智慧與現代民主政治結合起來。這與隻有200余年歷史的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新興移民國家不同。筆者曾以回避制為例來闡述古代政治智慧與現代民主政治結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回避制在當今中國仍有生存空間,它與現代民主政治結合,會發揮更好的作用。

  但是我們必須認真對待中國歷史中的權力運作問題。幾千年歷史上中國政治權力運作是不平等的。權力的使用具有高控性、不轉讓性、至高性的特點。這種權力實踐和運作抵制了權力制衡和權力自身應受限制的學說。我們絕不能將這些傳統的權力運作的規律和價值美化為“儒家憲政”。王道必須體現人的平等價值,體現當代的民主理念。

  注釋

  Ethan Leib and Baogang He, eds., The Search for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China, New York: Palgrave, 2006.

  James Fihkin, Baogang He, Bob Ruskin and Alice Siu, "Deliberation Democracy in an Unlikely Place: Deliberative Polling in China",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40 No. 2 (2010): 435-448.

  Yoel Kornreich, Ilan Vertinsky and Pitman Potter, "Consultation and Deliberation in China: The Making of China's Health-Care Reform", China Journal, 68(2012): 176-203.

  國內學術界對選舉和協商民主序列的爭論,參見何包鋼:《協商民主:理論、方法和實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第2章。

  魯迅:《且介亭雜文》,上海:三閑書屋,1936年,第5頁。

  王敏典:《論先秦的氏族民主》,《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8年第2期。

  呂思勉:《呂著中國通史》,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50、49頁。

  呂思勉:《中國社會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334、265頁。

  杜正勝:《周代城邦》,台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5年,第33頁。

  參見杜正勝:《周代城邦》,第三章“農庄社會結構與土地經濟形態”的第五節“論野人非農奴或奴隸”。

  參見杜正勝:《周代城邦》,第二章“周人的武裝移民與邦國”的第二節“古代社會的中堅——國與國人”。

  所謂“萬民”,根據呂思勉的考証,指的是列國之民,而眾庶則指的是本國之民。

  參見余冠英:《漢魏六朝詩論叢》,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

  何包鋼、郎友興:《尋找民主與權威之間的平衡:浙江村民選舉之經驗研究》,武漢:華中師范大出版社,2002年。

  應奇、劉訓練主編:《審議民主》,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7頁。

  余敏江、梁瑩:《協商民主與政策執行網絡》,《理論探討》,2006年第1期,第147頁。

  轉引自陳家剛:《協商民主:概念、要素與價值》,《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第3期,第55頁。

  何包鋼:《協商民主:理論、方法和實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何包鋼:《民主理論:困境和出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

  James Fishkin, Tony Gallagher, Robert Luskin, Jennifer McGrady, Ian O'Flynn, and David Russell, "A Deliberative Poll on Education: What Provisions do Informed Parents in Northern Ireland Want", see http://cdd.stanford.edu/polls/nireland/2007/omagh-report.pdf, accessed on 15 May 2007.

  Baogang He, "A Deliberative Approach to the Tibet Autonomy Issue: Promoting Mutual Trust through Dialogue", Asian Survey, Vol. 50, No. 4, July/August issue, 2010, pp. 709-734.

  何包鋼:《中國自由主義的命運》,《二十一世紀》(香港),2009年第113期第6卷,第4∼12頁。

  何包鋼:《中國古代政治智慧與現代民主政治——以回避制為例》,《學習時報》,2009年7月13日。

  The Kingcraft Ideal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politics

  He Baogang

  Abstract: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capability should not only learn from the new experience in contemporary political development, but make use of the reasonable content in ancient governance practice. Chinese ancient concept of kingcraft can be regarded as a governance ideal, method and practice, it contains a series of deliberation theory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Deliberation, exchanges and communication are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human existence. They also take many forms in practice and have existed before the election politics. Chinese consultative politics benefits from the concept of kingcraft and is also a form and method of kingcraft. In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kingcraft principle and value can be understood as a kind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whil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s a relatively good road to kingcraft governance. This understanding may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and solution to improve the modern national governance.

  Keywords: governance system, governance capability, ancient governance, kingcraft, deliberative democracy

  【作者簡介】

  何包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公共政策和全球事務系講座教授、系主任,澳大利亞迪肯大學講座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政治、亞洲比較政治、政治理論。主要著作有Rural Democracy in China、 The Democratisation of China、《民主理論:困境和出路》、《協商民主:理論、方法和實踐》等。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學術前沿》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