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制度藩籬,推進法治反腐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重要目標,其中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的根本保障。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加快推進反腐敗國家立法,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同時,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也成為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中央明確提出,要注重黨內法規同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提高黨內法規執行力。這些目標為法治反腐、讓法規制度剛性運行奠定了重要基礎。
2013年5月,《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及《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備案規定》對外公布。這意味著用制度約束權力邁出了重要一步。隨后的2014年,《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印發,為干部人事任命領域的腐敗治理奠定了制度基礎﹔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劃》,為懲治和預防腐敗進行了系統部署。可見,十八大以來,中央正通過制度完善,加強對領導干部的行為約束,從根本上防止權力的濫用。
此外,十八大之后,防止利益沖突、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任職回避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也得到了健全,在實踐中已經開始逐步實施新提任領導干部有關事項公開制度。同時,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等方面也都得到了長足進步。據統計,十八大后落馬的省部級及以上高官中有18位站在法庭被告人席上。這說明法治反腐的力量得到了充分彰顯,善於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的目標得到了具體體現。
改革體制機制,提升反腐效率
科學有效的反腐敗體制機制是取得反腐敗成效的重要基礎。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和中央紀委在推動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方面進行了諸多有益探索。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明確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格局。同時,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也成為紀檢監察體制機制改革的亮點。為了深入推動這些改革任務,中央政治局會議還制定了《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為改革描繪了更加具體的藍圖。
中央紀委認真落實黨中央的有關決策,明確提出紀檢監察機關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的要求,將中央紀委參與的125個議事協調機構清理至14個,負責查辦案件的紀檢監察室從8個逐步增至12個,在保持內設機構總數、行政編制總數和領導職數總數“三不增”的情況下,把更多力量調配到反腐敗斗爭第一線,進一步突出了執紀辦案職能。同時,中央紀委還強化了對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紀檢機構的統一管理,深化了派駐機構改革,在中央辦公廳、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全國人大機關等機構部門增設派駐機構,增強了對中央國家機關的監督力量。
不僅如此,中央紀委在推動機構設置改革方面通過增設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加強對紀檢監察干部的監督,體現了“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要求。這也是中央紀委用實際行動回應民間關於“誰來監督紀委”的訴求。十八大以來,中央及地方紀檢監察系統內有數名官員“落馬”。其中,中央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原主任魏健、中央紀委原副局級紀律檢察員曹立新的“落馬”,讓網民贊賞中央紀委反腐“敢於對自己開刀”。
創新巡視監督,扎實推進全覆蓋
巡視是黨章賦予的重要職責,是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舉措。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巡視工作的制度框架逐步形成。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大之后的巡視工作部署中明確指出,巡視工作隻能加強,不能削弱。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提出,強化巡視震懾遏制效果的目標,圍繞“四個著力”,聚焦突出問題,實現巡視全覆蓋,創新組織制度和方式方法。
2013年6月,中央印發《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巡視工作的意見》和《中央巡視工作2013—2017年規劃》。2015年8月,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出台,緊扣黨的政治、組織、廉潔、群眾、工作和生活“六大紀律”,對“四個著力”監督內容作出新的概括,更加突出了巡視組長不固定、巡視對象不固定、巡視組和巡視對象關系不固定的原則,同時將“專項巡視”列入條例,有效提高了巡視工作的靈活性。
2013年至今的中央六輪巡視情況表明,巡視工作發揮了反腐敗的利劍作用。據統計,2014年各地巡視共發現涉及廳局級干部問題線索1709件,是2013年的8.3倍﹔涉及縣處級干部問題線索5570件,是2013年的7.2倍。根據巡視發現的問題線索,各地已立案查處廳局級干部105人、縣處級干部842人,分別是2013年的5.3倍、9.1倍。不僅如此,中央組織部對巡視移交的114個重點問題進行了專項督查,處理有關責任人員735人。這些結果充分反映了巡視工作的成效,對不同層面的領導干部都產生了強有力的震懾。
推進國際合作,追懲外逃貪官
不能讓國外成為一些腐敗分子的“避罪天堂”,腐敗分子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們追回來繩之以法,5年、10年、20年都要追,要切斷腐敗分子的后路,這是黨中央提出的明確要求。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指出,中央和地方反腐敗協調小組要加強統一領導,把國際追逃追贓工作納入反腐敗工作總體部署,健全追逃追贓協調機制。
在反腐敗國際合作中,中國早在1984年就加入國際刑警組織,此后不斷加強抓捕外逃腐敗犯罪嫌疑人方面的國際合作。截至2014年7月底,我國已與51個國家簽訂含有刑事司法協助內容的條約,與38個國家簽訂了引渡條約。這些制度建設為追懲外逃貪官打下了基礎。2014年11月,亞太經合組織第26屆部長級會議通過《北京反腐敗宣言》,這是第一個由中國主導起草的國際性反腐敗宣言。《北京反腐敗宣言》明確承諾,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經濟體通過引渡、追回腐敗所得等手段,消除腐敗避風港。
目前,中國通過加強國際合作、追逃腐敗官員已初見成效。截至2014年12月4日,從60個國家和地區緝捕了428名境外在逃人員,其中涉案金額1000萬元以上的141人,潛逃10年以上的32人,已有231人投案自首。
回顧十八大以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成效十分顯著,各方面舉措形成了新的立體式升級,產生了合力效果,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美國佐治亞州立大學政治學教授魏德曼指出,比起許多其他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反腐敗是動真格的,中國的反腐能力也越來越系統化和講求方法。
(作者:清華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