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國有企業、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6所、組織青年、創新活動陣地、原點創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6所是以發射和發射控制為核心技術的集研究、設計、試驗、生產和服務保障於一體的綜合性工程技術研究所。206所是一個年輕而充滿活力的集體,擁有35歲以下青年695人,佔全所總人數的62%,下設15個團支部,擁有團員266人,專兼職團干部49人。206所團委以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開放型、卓越型”團組織為主線,著力推進“紅旗行動”、創新團組織基礎建設,著力落實“鷹飛計劃”、加速青年成長成才,著力深化青年“創先爭優”、服務企業創新創效,為206所加快轉型升級、推進二次創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作為“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中央企業五四紅旗團委”、“中央企業金牌青年志願服務項目”、“中央企業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的獲得者,206所在“思想是先導、技術是根本、管理是基礎、制度是保障、資源是前提、文化是動力、產業是目標”的創新原則下,建立了“原點創客”這一“試驗田”,搭建起青年創新創業新平台。
一、源起
活動的靈感來源於一個用3D打印機來打印3D打印機的青年,他叫高寶龍。他自制的第三台3D打印機,與第二台一樣,都是用第一台打印機打出來的。最近,他又沉迷於制作一款能夠記錄和監測儀器設備是否在使用的裝置,他將之稱為設備精靈。
然而,高寶龍只是206所眾多思維活躍、熱愛創新創造青年的一個縮影。所謂民間有高手,破繭可成蝶。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釋放“高手”們創新創業激情?匯聚創新創業動能?實現創新創業夢想?
我們的背景,是這個時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隻有大力實施“三創新”、增強適應能力,才能抓住機遇,實現企業轉型升級、二次創業的跨越式發展。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他強調,“雙創”不僅是個人和小微企業的興業之策,也是大企業的興盛之道,是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新動力之源。
集團公司深入推進“1+2+3+4+5+N”發展戰略,以“三創新”為著力點尋找和匯聚經濟發展新動能。
黨有號召,團有行動,206所搭建“原點創客”這一創新創業平台,並賦予其深刻含義。一是原點的字面含義,回歸始本,鼓勵創客像天真的孩童一樣去實現心中的創新沖動。二是原點的邏輯內涵,不可分解的最小創新單元,鼓勵創客牢牢把握腦中的“靈光一現”並付諸實踐。三是原點的數學屬性,標量而非矢量。鼓勵創意提出奇思妙想、百花齊放,創意實踐目標明確、方法高效。四是原點的體量特征,看似微小卻能蘊含無窮大的能量。鼓勵創客項目市場化運作並創造無限價值。
二、做法
(一)青年創客聯盟,打造青年創新創業特區。
在放寬政策、放活主體、放開資源的頂層引導下,206所“原點創客”開辟了一個去行政化、多維互動和全面保障的創新創業特區,力求匯聚創新創業的強大動能。
1、“開放包容、敢為人先”的去行政化特區。在管控“紅線”的前提下,鼓勵創客團隊吸納所外人才、技術等資源,從頂層構建有利於“雙創”蓬勃發展的政策環境。創客項目形式不限、方向不限,鼓勵以市場價值創造和實現為導向、交叉學科融合、跨界替代創新。建立指導委員會、組織委員會、執行委員會的協調運行構架,形成自管理的創新生態系統。
2、“人人參與、人人受益”的多維互動特區。引入職工眾籌和獎勵共享讓每一位青年都以主體的身份參與到創客活動中去。項目結題后進行評比表彰、推優樹典,充分調動了創客團隊和投資人的積極性。
3、“協同聯動、服務優質”的全面保障特區
以個性化空間—原點創客工作室為基點,為創客們配備了必要的儀器設備等條件,促進服務資源集聚平台的搭建。 打造“原點空間”信息化平台,形成“人人晒創新、人人談創新”的網絡環境。堅持“走出去”,與外部創客空間、高校建立起良好合作關系,實現互利共贏﹔不斷“引進來”,邀請社會草根創業群體與創客分享成功心路,促進創客快速成長。
(二)青年創新工作室,激發青年創新創業活力。
在“原點創客”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催生了包括微流體、仿生、智能可穿戴技術等前沿技術在內的9個青年創新工作室,206所以以制促新、以制育人作為基本遵循,建立學習研討、成果立項、全程服務、績效激勵等機制,持續、循環激發廣大青年創新創業的活力。
一是建立學習研討機制。建立面向需求和知識的學習研討機制,每周開展一次內部沙龍學習研討會,每個月開展一次最新技術發展研討,每個季度開展一次“請進來、走出去”的培訓和調研活動,形成了創新源動力。
二是建立成果立項機制。建立面向條件支撐的成果立項機制,在政策上規定青年創新獎、青年科技管理論文、五小成果評比向青年創新工作室及其成員傾斜,優先立項表彰,形成了“創新牽引項目、項目催動創新”的創新支撐力。
三是建立全程服務機制。建立面向目標和質量的全程服務機制,為青年創新工作室配備相關領域的所內外部院士、專家導師,在發展目標和攻關計劃制定,以及技術攻關和項目孵化初期、中期和末期進行全過程指導,並由團組織協調幫助解決工作場所、試驗條件、專項經費等資源,形成了“科學、高效、開放、卓越”的創新戰斗力。
四是建立績效激勵機制。建立面向物質和精神的績效激勵機制,在青年創新工作室孵化出創新項目和產品時,按照基於實際績效的激勵制度給予相應的獎金激勵和專項活動資金,同時在上級和206所各類評先評優中向青年創新工作室及其成員傾斜,形成了“有為、能為、善為、敢為”的創新驅動力。
(三)青年創新創意大賽,活躍青年創新創業氛圍。
為了活躍青年創新創業氛圍,“原點創客”組織開展了“神弓杯”青年創新創意大賽,通過“拋石機大戰”、“電梯調度算法”、“青春連心橋”、“扑克塔樓”等輕鬆活潑的比賽形式,讓有意義的事變得有意思。
1、給“創新元素”賦予魔力
剪、折、分段拼接、總裝、大樓完工,當19座用兩副扑克牌搭成的形狀各異的塔樓“拔地而起”時,評委和觀眾眼前一亮,2.59米的塔樓拔得頭籌。在扑克搭樓冠軍獲得者蔣大偉看來,在生活中提煉創新思維是他們獲獎的法寶:“在考慮提高抗壓和抗拉特性時,隊員絞盡腦汁,最終受到大自然的啟發,創造性的運用了蜂窩六邊形結構。”
在“拋石機”比賽的現場,參賽隊員用20根橡皮筋和10雙一次性筷子制成的拋射裝置,通過“觸發”啟動,成功將重30克的沙包拋射出去,冠軍獲得者馬文橋的拋射距離達到8.37米。對此,馬文橋深有感觸:“高度、角度、速度,是三個創意點,嚴謹的思維使我們的創意變成了現實。”
2、讓創新成為一種習慣
今年8月剛入職的張佳為是本次大賽紙橋大戰和電梯調度算法的雙冠軍。對於他來說,創新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從上學開始,他就熱衷於制作各種“小玩意”。在紙橋大戰中,他們選擇了最簡單的主梁加定位梁的結構,出奇制勝,令30張A4紙承受住了36kg的重量。“電梯調度算法那場比賽我是孤軍奮戰,是‘不拋棄、不放棄’的許三多精神讓我贏得了最后的勝利,創新需要在勝利曙光到來之前再堅持一下。”
“無論是武器裝備這樣復雜的工程,還是像扑克搭樓這樣看似簡單的結構,仔細剖析就能發現,他們的創新點都落腳在新材料、新方法或新模式等創新基礎單元上。”在206所所長劉浩看來,用創新創意大賽這樣的方式,鼓勵青年大膽暢想、合理猜想、縝密設想,逐步培養創新理念、創新模式和創新素養,養成創新“習慣”。
三、成效
自“原點創客”平台建立以來,活動形式和內容不斷豐富,動力與活力逐步加強。
1、創客項目競相涌現,奇思妙想奪人眼球。高層樓宇滅火系統榮獲“中國原創技術獎”,“低慢小”項目團隊榮獲集團公司首屆青年創新獎,“腦機一體化”等5個青年創新工作室成為集團公司認定的青創室,並取得一系列突破和重大成果。首批32個創客項目中的17項實現了眾籌立項,其中“智能盲人助手”等項目在集團首屆創新創意大賽大展風採﹔“雲試驗”開放平台項目獲得集團第二屆雲制造研討會優秀項目。
2、創新平台作用初顯,挖掘提升創新潛能。培養和挖掘出一批青年創新人才,也逐步在培養一批知市場、懂技術、善管理的復合人才,為企業建言獻計,打造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創新人才智庫﹔還催生了包括仿生、智能可穿戴技術等前沿技術在內的9個青年創新工作室,建立一套適合於青年開展前沿技術研究的科技、管理創新機制,推動具有推廣效益的自主創新項目的成果轉化。
3、雙創文化深入人心,有效激發創新活力。以文化治,創新理念全覆蓋。通過開展工作室設計方案征集、文化LOGO設計大賽、“學術驛站”等活動,提升“雙創”意識,培養創新的興趣和信仰,激發創新的靈感和沖動。以文化行,創新載體搭平台。將“原點創客”活動與我是發明家、專家1對1、奇思e想等特色創新活動有機結合,將“雙創”轉化為人人爭當創客的行動。
四、創新啟示
1、變“要我創新”為“我要創新”
打破項目研究方向的約束,幫助青年去實踐內心深處那些“不搭邊”的奇思妙想,搭起一個實踐創新沖動的舞台,讓創新真正成為一種愛好和興趣﹔通過眾籌、共享收益、績效激勵等管理模式的創新,調動起青年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人人參與、人人關注”的創新氛圍,提升團組織活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2、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和土壤
通過原點空間,為實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科技資源共享空間,營造開放合作、良性互動的創新環境,鼓勵青年積極參與企業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不斷“走出去、引進來”,開展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創新訓練營,提升青年創新創造的基本素質,增強企業自主創新內生動力。
3、讓創新變成有意義的事
針對青年思維活躍、勇於創造的特點,開展青年創新創意大賽、我是發明家、青年科技節等活潑、有生命力的創新創效活動。營造創新氛圍,培養創新的興趣和信仰,激發創新的靈感和沖動﹔挖掘微現象、微問題、微概念和新材料、新方法、新模式等創新元素﹔培養創新是隨處可見、信手拈來的創新理念﹔提升創新素養,鼓勵青年大膽暢想、合理猜想、縝密設想,堅持自信、主動作為、勇於實踐,果毅力行、堅持不懈、嚴慎細實。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