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國有企業、江蘇常州、團組織建設、創新活動載體、電子雜志、安全生產
國家電網常州供電公司變電運維室團支部的“一團一品”項目——《安全生產有我足跡》,從2011年11月到現在,已經出刊21期,電子雜志制作隊伍也從一開始的三人擴大到涉及變電運維室五個操作班共計10人的團隊。《安全生產有我足跡》以電子雜志為載體,從創辦以來就獲得公司上下的一致歡迎和認可。
一、源起
由於變電運行專業的特殊性,我們團員青年一直與電力設備打交道,三班倒的工作制度使得其他部門對我們工區團員青年的認識了解非常有限。為了讓我們團青有更多的機會被其他部門了解,同時也希望其他工區的領導和同事看到我們變電團青的活力和風採,工區領導決定,選用電子雜志這種喜聞樂見的宣傳媒介為平台,充分展示我們變電運維室的工作情況,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變電運維室的團員青年。
二、做法
作為一種組織青年的創新課題,創新面向的對象是變電運維室的團員青年。在具體內容方面,電子雜志《足跡》提供了一個多元化的平台,在組織團支部廣大團員青年發揮自身技術優勢,編制電子雜志《足跡》的同時,也用電子雜志的形式記錄變電運維室團員青年在安全生產方面的努力和進步。而且通過電子雜志中的培訓平台,使得廣大團員青年的業務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為安全生產充分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的作用,筑牢安全堤壩,開拓安全生產的新局面。特別是每一期電子雜志中的員工風採欄目,以個人或者班組的形式,在整個公司上下都起到了非常好的宣傳效果。
電子雜志《足跡》這個創新課題的確定,經過了一系列的討論和宣傳,挖掘了工區內在文字、美工、電腦技術等方面有特長的團員青年,這些前期工作決定了制作電子雜志《足跡》是可行的。在確定好制作團隊小組人員以后,定期召開編委會議,決定每一期電子雜志的主題,商討雜志章節的內容,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安排表,篩選材料,分解任務,落實責任,跟蹤進度,匯總制作,確保每一期電子雜志能按時順利完成。
電子雜志的制作,不光光是軟件的制作,在文字和美工方面的時間投入佔到了整個制作時間的60%以上。正因為如此,電子雜志《足跡》編委會不定期的與公司新聞中心聯系,舉辦通訊員會議,邀請新聞中心的專業人員授課,從專業的眼光分析我們電子雜志中存在的不足,尋求建議,提升文字和圖片的質量。這種與專業部門的合作關系,使得我們電子雜志《足跡》的質量越來越高,越來越受到公司員工的歡迎。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時,電子雜志《足跡》編委會不斷的吸收新鮮血液,從每年新進員工中尋找和挖掘有用人才,不斷壯大制作隊伍。兩年多來,電子雜志《足跡》制作團隊從3人發展到10人,制作時間從原先的半個月縮短到一周,共計制作21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
三、成效
付出的努力終有回報,當初的目標我們已經實現,電子雜志《足跡》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受到了公司黨組織的高度評價。在公司團委號召開展“一團一品”建設活動之后,變電運維室團支部結合自身優勢,將電子雜志《足跡》列為變電運維室團支部的“一團一品”項目,並在2014年年底的“一團一品”考評會上獲得了公司團委和其他團支部的一致認可。
四、創新啟示
作為國家電網常州供電公司變電運維室團支部的創新課題,不僅運用了電子雜志等電腦新技術,還在內容上展現了青春活力的新氣象,記錄了安全生產的新局面,提供了教育培訓的新媒介。
路漫漫其修遠兮,變電運維室全體團員青年將在“一團一品”——《安全生產有我足跡》項目上繼續努力,讓更多的人看到變電運維室團青的活力和風採!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