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第二屆全國基層團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成都東軟學院:“大”知識,“小”課堂

2016年01月27日16:4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志願者當“老師”

志願者當“老師”

【關鍵詞】大學、四川成都、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志願服務、打造組織品牌、社會實踐、團員隊伍及團干部隊伍建設

一、源起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社會活動是高校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也是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最好陣營,更是大學生服務社會的最好平台。大學生暑期“三下鄉”使大學生能夠將自己在校所學的先進科學的生活觀念在廣大農村傳播,緊密結合他們所學專業技術知識,在農村開展多種形式的先進科技文化知識和生活觀念的宣講活動。大學生參與新農村建設的進程,為大學生了解中國國情開啟了一扇窗口,密切了高等教育與新農村建設的關系,同時提高了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成都東軟學院“微愛”社會實踐隊開展“以你之微,愛觸心靈”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活動,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加強調研,以內涵帶發展,在資陽市的各社會實踐地搭建志願服務平台,組織優秀青年大學生們深入農村基層,關愛留守兒童,加強基層基礎建設,把來自社會的愛洒向各實踐地的留守兒童們,將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緊密結合,真正做到雙贏收益。“心手相約,情暖社會”的“微愛”社會實踐活動既磨練了我院青年大學生的意志,也培養了東軟青年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運用能力和相互協助的團隊精神,用實際行動踐行 “微愛”社會實踐隊的理念,實現了社會實踐過程中“服務社會、鍛煉成才”的目標。

二、做法

(一)開展關愛留守學生活動。

深入農村、留守學生之家,了解留守學生情況。針對留守學生的實際困難,為留守學生開展心理輔導、文化補習、贈送文化用品等切實有效的服務。開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幫助留守學生過一個愉快、充實的暑假﹔

(二)開展環境保護知識宣傳活動。

通過講座、報告會、板報、畫展等多種形式,倡導節約、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個人自覺、家庭參與、社會共建的良好生態環境保護氛圍﹔

(三)開展支教服務活動。

通過大學生志願者,組織他們進入定點聯系村,對中小學生進行學業輔導,開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引導學生過一個愉快的暑假﹔針對部分中小學師資不足、教育水平偏低的狀況,有針對性地對支教志願者進行培訓等活動﹔

(四)開展學生骨干挂職服務活動。

集中組織學生骨干深入鄉鎮、農村、企業和城市街道社區進行挂職鍛煉,開展志願服務,在參與當地具體工作過程中,深入了解省情、國情,經受磨練,增長才干。

(五)志願支農,關愛“空巢老人”,實地調研。

社會體驗隻有切身投入其中,才可能汲取最真實的體驗,收獲最具實踐性的能力。下鄉的12天我們在中旬開始幫助當地空巢老人務農,在這幾天裡我們共幫助14家空巢老人務農共計約8畝地。其次我們在支教后的空余時間裡安排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共計調查200余人,其中包括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支農,推廣新媒體技術。志願者在運用課余時間,幫助當地居民參與農業活動。將互聯網+知識帶到當地,普及新形農產品銷售知識,將計算機技術知識帶到了當地。幫助居民們更新了電腦系統,安裝了一些常用工作軟件,並教給商店店主一些簡單的office的應用。

(六)開展計算機基礎知識普及,修理當地電腦及其設備。

學以致用,作為IT學院的學子,將我們學到的電腦知識用到實處。在這次活動中,志願者為附近8戶居民維修了電腦及其有關電子設備。與此同時,也給當地村民普及了有關計算機及網絡方面的有關知識。

(七)發放問卷,家訪調研。

設計調查問卷(分為教育、經濟文化三個方面)訪談當地高齡老人,了解當地歷史變遷狀況;訪談個別家庭,了解當地家庭教育,了解留守兒童。訪談村內外出農民工,了解當地外出務工人員的基本狀況及存在問題;訪談學校教師及學生,了解當地基礎教育狀況;走訪村內各個村社,了解當地農村建設,人際和諧的基本狀況。將問卷發放給微愛實踐隊各隊伍,志願者們在支教的同時,深入當地進行家訪調研,掌握准確信息,為報告的撰寫提供可靠資料。

(八)文化下鄉。

志願者與當地學生一同進行進行文藝匯演,表演形式有歌曲、舞蹈、詩朗誦、話劇、互動游戲等。邀請當地居民、政府、老師共同觀看,豐富當地農村生活﹔文化下鄉—“愛國主義電影展播”:播放以愛國教育為主題的紅色電影,到當地居民的一致好評。

(九)形成總結性報告。

在此次微愛微愛社會實踐活動結束后,將各個微愛社會實踐隊調研收集到的一手資料進行整理、分類、總結、統計等工作,並分析出現的問題以及提出建議和意見。依據從2012年開展至今的微愛社會實踐活動的經驗及問題的反思,撰寫,真實、系統、規范的記錄此次調研的結果,形成書面報告,展示調研成果。

三、成效

成都東軟學院自2007年開始開展三下鄉暑期大學生微愛社會實踐活動,並將留守兒童關愛活動作為每年實踐重點項目。2012將社會實踐地點轉移到資陽市,並於2014年與資陽市簽訂校地共青團組織合作框架協議,進行了長期穩固的留守兒童關愛活動,截至2015年共給20000余名留守兒童帶去了關愛。八年的暑期三下鄉活動以及近四年在資陽市各鄉鎮小學開展的微愛社會實踐活動,不僅給了東軟青年積累寶貴經驗和社會閱歷,增強社會責任感。也為服務地帶去了農業生產裡力發展,安全心理教育,留守兒童關愛,豐富了當地居民及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創新啟示

成都東軟學院“大”知識“小”課堂活動把CDIO教育改革新模式運用到孩子們的課堂中,志願者“教師”與當地學生轉換角色,增進交流與溝通﹔開設趣味課堂,組織課堂實踐課,進行開展具有趣味性、教育性的主題班會,除了安全知識講堂以外,開設例如有趣的漢字、彩色的非洲、動漫繪畫等趣味主題班會。開展趣味運動會,接力、跳遠、跳繩、投籃等運動極大豐富了孩子們的課外生活。由於實踐隊當地留守兒童居多,大多都是老人在家裡帶的小孩,實踐隊對小朋友進行了一些防火、防震、防騙防盜等等的安全知識教課,並且進行一系列安全演練。實踐隊也開設文藝活動課、破冰訓練課、環保課、演講課、手工課、敬老愛老等多種多樣的課程,利用手工課激發小學生的創作興趣,開展一系列特色活動進行溫情教育,走進留守兒童內心,幫助他們重新建立信心。通過文藝匯演和服務、宣傳活動,深入學習宣傳黨的十八大精神和新時期各項惠農政策、文化知識和法律法規,引導和帶領廣大青年充分發揮生力軍作用,積極投身家鄉建設,促進農村文化生活品質的提升,推動民主、和諧、文明新風氣的形成,共享社會主義文化新生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沈王一、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