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0日07:2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產能過剩、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失衡的表現和原因錯綜復雜,不能簡單化理解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我國需求結構發生變化,新的更高層次的需求不斷涌現,而供給並未有效適應發展變化了的需求,導致供給與需求不匹配,這是發展中的結構性供求失衡。在實際工作中,應區分並重點關注供給與需求失衡的兩種情況。
情況一:供給大於需求導致產能過剩。當某產品在一定時期內的供給嚴重超過需求時,就會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產能過剩可以分為生產資料產能過剩和消費資料產能過剩。我國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由鋼鐵、煤炭等過剩形成的生產資料產能過剩,產品積壓、價格下跌,導致一些企業經營困難。
產能過剩的原因是什麼?對此存在不同看法。有觀點認為,產能過剩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作用發揮不夠、國家干預過多的結果。另有觀點認為,造成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市場秩序混亂,既沒有形成有效的行業自律,又存在明顯的地方保護和政府監管失效。后一種觀點更符合理論與實際。西方發達國家是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但會周期性地出現生產過剩即產品與產能過剩。這正是市場經濟規律發揮作用的表現,是市場自發性調整的表現。市場經濟運行的客觀規律是通過供求規律、競爭規律、價值規律調節市場供求。在經濟趨熱時,生產要素供給緊張,價格不斷提高,促使鋼鐵、煤炭等企業增加產能以擴大供給﹔但在經濟緊縮、需求減少時,則會轉為供大於求的情況,形成產能過剩。因此,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認識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靈活性、效率性、有效性,這是主要方面﹔又要看到其調節功能的滯后性、自發性所帶來的短缺與過剩交替出現的現象,這是由市場本身固有的性質決定的,不能簡單歸因於政府干預過多。應認識到,由於我國存在行業自律機制不健全、地方保護和監管失效等問題,產能過剩的成因更為復雜。因此,解決產能過剩問題,既不能回歸計劃經濟老路,也不能完全放給市場,而應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把握市場運行規律,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作出戰略性、前瞻性安排﹔同時,要打破地方保護,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
至於某些一般消費資料產品過剩,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低收入群體和貧困人口雖有實際需求,但缺少支付能力。這一問題並不是供給側的問題,而是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目前,我國還有5500多萬貧困人口。隨著這些人口逐步脫貧進入全面小康,隨著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對一般消費品的需求量會顯著擴大。因此,通過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水平擴大其消費需求,是解決一般消費品供給過剩的關鍵。當然,一般消費品也需要不斷提高質量、升級換代,以更好適應市場需求。
要認清我國的產能過剩同資本主義國家產能過剩的區別。資本主義生產和產能過剩會造成經濟危機,大量工廠倒閉,大批工人失業,購買力萎縮,商品價格大幅下跌……我國產能過剩則是局部性或結構性的。我國的社會就業總量仍在增加,2015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為1312萬人﹔居民購買力和消費量在增加,2015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30.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因此,我國並不存在西方國家那種經濟危機。我國解決產能過剩問題,既要發揮市場調節作用,更要發揮政府解困作用,包括多兼並、少破產並對關停企業的工人作出統籌安排等。
情況二:有效供給不足,不能適應和滿足需求結構變化后的市場需求。當前我國存在的供給側結構性問題,一方面是某些產品供給側過剩、產能過剩﹔另一方面是某些產品缺乏有效供給,難以滿足生產和生活消費的需要。比如,我國的鋼鐵產能總量過剩,但一些特殊的高級鋼材仍需要進口。前一陣子媒體熱議的圓珠筆芯的圓珠,就是國內無法生產而需要進口的。雖然通過進口也能滿足國內生產和消費需求,但這表明我國在很多領域還有巨大的市場需求難以通過自主生產來滿足,這些領域不是產能過剩,而是有效供給不足。出現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技術水平落后,需要通過技術創新來解決。
又比如,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收入階層對高檔消費品的需求增加,在海外購買奢侈品成為高端消費者的消費常態。有研究報告表明,2015年全球奢侈品營業額中的一半來自中國消費者,中國消費者的花費達1168億美元。其中,910億美元以上的奢侈品消費發生在海外,也就是78%的奢侈品是在國外購買的。不僅如此,由於一些居民對假冒偽劣商品和食品安全問題心存顧忌,連許多一般消費品也在國外購買。還有一些日用消費品中國並不缺,可是國外產品加了點小技巧,使用更方便或是質量更高,國人也會大量購買。諸如此類原因,導致我國相當大一部分購買力流向國外,不利於我國經濟發展。解決這一問題,必須依靠增加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有效供給。
所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對生產結構和消費結構進行具體分析,根據具體問題提出解決辦法,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目標是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使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變化相一致。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統籌抓好近期任務和長期任務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央提出要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有人認為,這五大任務是近期任務。不言而喻,這五大任務提出后就要抓緊實施,力求盡快見到成效,但並非都是近期任務,有些需要付出長期努力。其中,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是近期需要完成的任務,以幫助一些行業和企業盡快脫困,盡快改善經濟運行質量、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而降成本、補短板則不是短期能完成的,需要遠近結合、統籌謀劃。降成本,固然在短期內可通過減稅、企業挖潛、節約成本等見效。但從根本上看,我國一些產品的成本和價格遠高於發達國家,是由於我國生產技術水平和勞動生產率比人家低很多。生產技術水平低,產品的質量和檔次就低﹔生產技術水平高,產品的質量和檔次就高。勞動生產率低,產品的成本和價格就高﹔勞動生產率高,產品的成本和價格就低。我國產品要提高質量和檔次,需要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還需要不斷提高職工的能力素質和操作水平。這樣才能既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質量,又降低成本和價格,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補短板,在產品供給方面至少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增加產品的品種數量。有資料表明,我國的產品種類至多有30多萬種,而發達國家有60萬至70萬種。二是開發高端新產品。由於技術水平的問題,我國所需要的某些高端產品不能自產,需要通過進口滿足需要。開發高端產品,擴大高端產品生產能力,是補短板的主要任務之一。這同樣需要抓科技創新,需要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相互配合、協同發力,是一個需要持續推進、久久為功的過程。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市場和政府的有效配合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僅從字面上看,容易認為這是一種政府行為,是政府要加大對市場的干預。這種理解和認識並不科學。不錯,完成這五項任務,特別是去產能、去庫存,離不開政府的作為。但政府的這種作為,是在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基礎上進行的,是與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向一致的。試想,如果政府不出手,完全由市場自發調節供求關系,會有許多產能嚴重過剩的企業破產倒閉,大量工人失業,產生嚴重社會問題。如果政府不作為,任由假冒偽劣商品泛濫,不僅人民生活質量受到影響,國人也將會更大規模地涌向國外市場,這也會導致國內市場萎縮、大量企業破產倒閉、更多職工失業。現在,在供求結構性失衡的情況下,需要發揮政府彌補市場不足和支持市場功能的作用。政府的作用是正面的,又是與市場調節作用相結合的。
從實際情況看,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一環,投資結構性改革需要有關企業按照市場需求變化組織有效投資,從而提供有效供給。同樣,出口結構性改革也需要外貿企業根據國外市場需求變化組織貨源,依然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政府的作用是彌補市場功能的不足,穩定市場和社會秩序,促進企業和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鋼鐵和煤炭等困難行業去過剩產能,會有大量職工下崗。如果完全靠市場調節,這些職工必然面臨完全失業的境地。我國政府並沒有坐視不管,中央財政要安排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重點用於職工分流安置。這種政府作為顯然是為了彌補市場功能的不足。如果把這視作政府干預,那顯然是有利於減少市場混亂、有利於企業發展、有利於減少失業的正當干預,是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要干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正在於既能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又能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作者為北京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學術顧問)
《 人民日報 》( 2016年04月20日 07 版)
上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