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治國理政·新思想 新實踐·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世界意義【2】

韓慶祥  陳曙光

2016年05月05日07: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維護人類文明多樣性貢獻中國智慧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僅僅意味著經濟體量的壯大,還包含文化、價值觀和精神等軟實力的增強。探尋中國道路成功拓展的奧秘,不能遺漏文化、價值觀和精神的因素。習近平同志指出:“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不僅要在物質上強大起來,而且要在精神上強大起來。”作為一個生長於五千年文明沃土的古老國度,中國沒有理由成為一個物質崛起、精神塌陷的“跛腳”國家,沒有理由成為失去精神自我、漂泊無依的“流浪”國家,更沒有理由成為依附西方、寄人籬下的“香蕉共和國”。

中國道路的成功奧秘就蘊藏在獨特的文化精神之中。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歸根結底靠共同的價值信仰和精神追求。中國人有自己獨特的精神世界,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正在書寫屬於自己的現代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空氣般無處不在,人們日用而不覺。中華兒女縱然四海為家,精神上也不會失去安身立命之所﹔即使走得再遠,也能循著“精神之鄉”的燈塔找到回家的路。

文明是多姿多彩的,歸於一尊的西方文化中心主義在現實中是行不通的。人類文明兼收並蓄,世界才會姹紫嫣紅。“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不同文明凝聚著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貢獻,沒有高低之別,更無優劣之分。文明之間要對話,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然而,“歐洲中心論”或“西方中心論”者卻以為,起始於歐洲的文明進程“是唯一成功和正確的發展邏輯”。他們隻認同一種文化,那就是西方文化﹔隻接受一種結局,那就是世界文化西方化、西方文化普世化。美國學者福山提出的“歷史終結論”其實就是“文明終結論”,他對西方文明的推崇是以排斥其他文明的合法性為前提的,這顯然違背了文明發展規律。福山曾經宣稱:“構成歷史最基本的原則和制度不可能再進步了,原因在於,所有的真正的大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在他看來,西式自由民主的價值觀念和制度模式無可匹敵,人類歷史的演進已經走向終結。這是何等的狂妄。如果世界上唯一未曾斷裂的文明不能納入人類思想寶庫,那麼誰還有資格?如果締造“中國奇跡”的文化和價值觀念被排除在人類思想寶庫之外,那麼誰還夠條件?福山或許認識到了自己的輕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他修正了自己的觀點。盡管並未從西方文明的終極幻想中走出來,但他不得不承認,世界歷史並未終結,人類思想寶庫有必要為中國留下一席之地。

中國的成功實際上代表著一套新的價值觀念的成功。這是中國為維護人類文明多樣性作出的重大貢獻,也是中國奉獻給全人類的寶貴精神財富。早在60年前,毛澤東同志就提出,“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今天,中國的文化、價值觀和精神就是我們對人類的貢獻。這樣一種新型文化、價值觀和精神,源於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立場,源於社會主義的價值追求,源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這是能夠解碼中國道路、破譯“中國奇跡”的文化密碼,是不同於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價值體系,是對西方價值觀念唯一正確性構成巨大挑戰的思想資源,是對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具有比較優勢的精神財富。如果沒有中國果敢地走出一條不同於西方文明的現代化之路,很多國家可能真的要在“西方中心主義”的思維慣性中沉淪,失去獨立思考、獨立自主的能力,永遠無法沖破西方現代性的“牢籠”,永遠隻能扮演西方文明追隨者、模仿者的角色。現在,一些被迫西化的國家在反思自己的發展道路時,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除了資本主義別無選擇”,這是西方描繪的未來世界圖景。然而,如果全世界真的都走向西方化,那將是人類遭遇的最大人文精神危機,將是包括西方在內的全人類的悲劇。

因此,從世界意義的角度來看,中國的成功動搖了西方經驗支撐的“普世價值”,也動搖了其力圖維護的戰略利益、現實利益和國際規則﹔中國的成功意味著西方文明中心論的破產,也意味著人類文明的多樣性得到捍衛﹔中國的成功意味著一種新文明形態的出場,也意味著21世紀人類思想寶庫蓋上了“中國印”。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維護世界和平增添重要力量

從一定意義上說,一部世界歷史就是一部力量轉移的歷史。進入21世紀,中國的和平發展不再是夢想,而成為活生生的事實。中國以和平的方式成功發展,這本身就是對世界和平的重大貢獻。同時,中國的和平發展標志著世界上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力量進一步增長,世界舞台上維護和平的力量進一步壯大。

中國對世界和平的貢獻突出表現在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上。自從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外交就逐漸由“回應挑戰式”外交走向“提升國際話語權式”外交,在世界上進一步顯示中國力量。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強調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外交新格局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圍繞“和平發展”理念,建構好中俄尤其是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這兩個重點﹔圍繞“合作共贏”理念,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搭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兩條線﹔圍繞“文明互鑒”理念,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互聯互通,打通歐亞大陸橋這兩個面﹔圍繞“親誠惠容”理念,構建好周邊外交這個局。這一系列重要主張,最終目標是實現中國與世界各國共同繁榮發展、共享世界和平。

人類隻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在這個狹小的地球村裡,國與國之間利益交匯、命運交織、休戚與共,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地球是人類生存的舞台,不是國家角力的競技場。各個國家,無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的平等成員,誰都不應選擇對立對抗的發展道路,誰也不能為了一己之私搞亂世界,誰都無法在亂世中獨善其身。世界各國相互補台,人類發展才會好戲連台。習近平同志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是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明確宣示,是中國為籌劃世界發展藍圖而推動的頂層設計,也是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對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而給出的中國思路、中國方案。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本身就是一個世界歷史事件,具有世界歷史意義。一個強大的中國不是世界和平的威脅,而是維護世界和平的中堅力量。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實現中國夢給世界帶來的是和平,不是動蕩﹔是機遇,不是威脅。”中國越強大,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就越大。中國的發展既改寫了昔日大國霸權擴張的發展邏輯,也改寫了大國崛起后稱王稱霸的歷史宿命。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實現了對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的成功超越,它昭示我們:大國崛起並非隻有靠戰爭起家、掠奪致富一條路,以和平的方式發展、以文明的姿態崛起將是未來世界的優先選項。中國的強大意味著國際霸權格局必將走向終結,意味著“強而不霸”將取代“國強必霸”上升為新的歷史邏輯,意味著人類有望迎來一個沒有霸權的新時代。

(作者為中央黨校副教育長兼哲學部主任,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6年05月05日 07 版)

上一頁
(責編:姜萍萍、趙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