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1日08:40 來源:學習時報
(二)
回望95年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波瀾壯闊的不平凡歷程,中國共產黨應對危局和困境的這些偉大實踐給了我們什麼重要啟示呢?
這些偉大實踐啟示我們,一定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點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中國共產黨因對馬克思主義信仰而成立,也因對馬克思主義信仰而發展壯大。95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完成近代以來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之所以能夠以超乎尋常的膽略、毅力、智慧化解各種危局和困境,就在於始終把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並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這使黨一成立就得以用先進的理論武裝起來,牢牢佔據了人類思想理論的制高點,能夠以唯物辯証的科學精神、無私無畏的博大胸懷領導和推動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這種先進性,正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和成立之后中國其他政黨和政治組織不具備的,也是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一個根本依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必須堅持,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告訴我們,無論搞革命還是搞建設,照抄照搬本本,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從來就不能成功。隻有把馬克思主義同本國實際相結合,才能找到通向勝利的途經。中國共產黨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曾經犯過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和把外國經驗神聖化的幼稚病,導致了1927年大革命的失敗和1934年反“圍剿”的失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發生嚴重偏差,出現“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的嚴重挫折。劉少奇在總結民主革命時期黨的經驗教訓時曾說:“中國黨的組織能力並不弱。中國黨的英勇犧牲精神亦是很好的,數十萬黨員被人割去頭顱的白色恐怖,亦不能威脅我們的黨員放棄自己馬列主義的旗幟。”中國共產黨過去的失敗,“都是指導上的失敗”,“而並不是工作上的失敗”。這是“過去歷史上我們最吃虧的地方”。這裡說的“指導上的失敗”,就是指黨在理論和路線上發生的嚴重錯誤。這些經驗教訓,需要永遠汲取。
今天,時代變化和中國發展的廣度和深度遠遠超出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當時的想象,迫切需要我們在實踐上大膽探索,在理論上不斷突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現成的教科書。”這就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加寬闊的眼界審視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發展的現實基礎和實踐基礎,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深入推動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向前進。
這些偉大實踐啟示我們,一定要堅持理想信仰不動搖、革命意志不渙散、奮斗精神不懈怠,始終不渝地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而奮斗。
人無信仰不立,黨無信仰不存。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叫共產黨,就是因為從成立之日起黨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為黨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從建黨的“開天辟地”,到新中國成立的“改天換地”,再到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今天又領著人民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這些偉業都是在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理想和綱領的引領下取得的。正是這種由信仰而生的凝聚力,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中國工人階級和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先進分子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隊伍,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不愛財、不為官,不怕死,就為這個事業,為心中的主義的‘真人’。”“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釗,“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的夏明翰,豪邁舉行刑場婚禮的周文雍、陳鐵軍,腹中滿是草、餓死不變節的楊靖宇,“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劉胡蘭,竹簽釘十指、誓死不叛黨的江姐,以及千千萬萬慷慨赴死的共產黨員,都用大義凜然的英雄壯舉詮釋了共產黨人對遠大理想的堅貞。鄧小平說得好:“為什麼過去我們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斗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仰,有共產主義信念。”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說,一個政黨的衰落,往往從理想信念的喪失或缺失開始。這話千真萬確。曾幾何時,信仰的力量使蘇聯共產黨在隻有20萬黨員的情況下奪取了政權,在有200萬黨員的情況下打敗了法西斯侵略者﹔然而也正是信仰的坍塌,讓他們在有2000萬黨員時失去了政權。信仰缺失,精神迷茫,也是我們黨一些領導干部貪腐變質的總根子。為什麼有些管靈魂的出賣靈魂,管反腐的帶頭腐敗,管干部的帶頭賣官鬻爵,講艱苦奮斗的帶頭貪圖享樂?從根本上說就是這些人理想信念這個“總開關”出了嚴重問題。現在,社會深刻變革、思想激烈交鋒,給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社會環境越是錯綜復雜,共產黨人越要加強黨性修養,堅定心中的信仰,挺起信念的脊梁,永遠不要失去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這些偉大實踐啟示我們,一定要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中汲取推動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
中國共產黨是在與人民群眾密切聯系中誕生和成長的,是在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的奮斗中發展和壯大的。在黨95年發展歷程中,沒有一種力量比人民更強大,沒有一種根基比人心更堅實。老一輩革命家習仲勛曾意味深長地說:“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這12個字,把共產黨和人民之間的魚水關系、舟水關系說透了。
95年風雨征程。從“小米供養了革命”到“小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從太行絕壁上的“紅旗渠”到“大包干”契約上的紅手印,從新經濟組織蓬勃發展到遍及世界各地的“中國制造”,凡此等等反復証明:人民群眾始終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力量源泉。特別是在形勢最困難的時候,隻要中國共產黨振臂一呼,人民群眾就會跟隨響應,形成不可阻擋的前進偉力。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根據地瑞金縣24萬人口中,就有4.9萬人參加革命,3.1萬人參加長征,犧牲在長征途中的就有1萬余人。興國縣23萬人口中,參加紅軍的有8.5萬人,犧牲在長征途中的就有1.2萬人。“大躍進”后國民經濟進行調整,1961年到1963年全國共精簡職工1887萬人,減少城鎮人口2600萬人,這項工作困難很大卻進行得平穩順利。鄧小平在回顧這件事時指出:“那一次調整國民經濟進行得比較順利,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黨和群眾的關系密切,黨的威信比較高。”“單單兩千萬人下放這一件事情,就不容易呀。如果黨和政府沒有很高的威信是辦不到的。”這些情況都說明,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系,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成功應對各種危局和困境的根本保証。
中國共產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脫離群眾,就是挫折的開始,就是失敗的開始。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無論戰勝敵人、戰勝困難還是戰勝自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都是中國共產黨永恆不變的宗旨,都是黨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共產黨人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最重要最根本力量來源。
這些偉大實踐啟示我們,一定要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的思想路線,及時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始終保持修正錯誤的勇氣、堅持真理的決心、走出挫折的力量。
革命政黨總是要反復經過正反兩方面教育,經過比較和對照,才能鍛煉得成熟起來,才能贏得勝利。說中國共產黨是偉大、光榮、正確的黨,並不是因為黨從來不犯錯誤,而在於黨能夠自己起來總結經驗、糾正錯誤,通過吸取教訓提高對客觀規律的認識,使錯誤成為正確的先導,從而獲得新的更加強大的生機和活力。民主革命時期,總結反思大革命的失敗,毛澤東提出槍杆子裡面出政權的戰略思想,遵義會議后糾正王明錯誤路線,中國革命出現嶄新局面。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總結反思“大躍進”的教訓,探索出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寶貴經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總結反思“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訓,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這些實踐表明,成功是黨的財富,挫折和失敗也是黨的財富。鄧小平稱“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訓。……變成了我們的財富。”某種意義上說,成功所能提供的經驗是有限的,大量珍貴難得的經驗教訓掩藏在挫折和失敗裡面。關鍵看能不能冷靜虛心、理性科學地進行研究總結,真正弄清楚為什麼受挫折、為什麼會失敗。從別人所犯錯誤中學習是進步,從自己所犯錯誤中學習是更大的進步,因為自己所犯的錯誤往往是更好的教科書。中國共產黨對革命、建設、改革中出現的嚴重失誤不諱言、不回避,而是公開鄭重地承認並反思錯誤、改正錯誤,以錯誤為鑒。對於“大躍進”的失誤,毛澤東主動承擔責任,並且告誡全黨:“這些教訓都要牢牢記住,要經常向人們講,永遠不要忘記。”鄧小平1989年曾深刻指出:改革開放10年來我們的最大失誤是教育,主要是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夠,這一手比較軟。所有這些,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勇於自我批評、敢於修正錯誤、始終追求真理的可貴政治品質和自我淨化、自我提高能力。中國共產黨作出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就是對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后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作出的科學總結,具有長期的指導性。
這些偉大實踐啟示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以黨的領導為根本原則、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武裝、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的人民軍隊,充分發揮這支軍隊在革命、建設、改革中的應有作用。
南昌起義,把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新型人民軍隊的壯舉載入史冊。三灣改編,確立了“支部建在連上”的原則,奠定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思想和組織基礎。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提出了如何把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軍隊建設成為無產階級性質的新型人民軍隊的原則方向。從此,在黨領導下,逐步建立健全了人民軍隊政治工作一系列方針、原則、制度,保証了軍隊始終是黨絕對領導下的革命軍隊,黨指向哪裡就能打到哪裡。在人民軍隊的歷史上,為什麼從來沒有一支成建制的隊伍被敵人拉過去,也沒有任何人能利用軍隊來達到個人目的?因為這支軍隊從來是聽黨指揮的,而不是聽哪個人的。正是靠著富有成效的政治工作,人民軍隊像一個大熔爐,把農民、舊軍人、俘虜兵統統熔化改造成為英勇的革命戰士。這支軍隊經歷大大小小幾百場戰爭,之所以艱難奮斗而不潰散,屢經挫折愈加頑強,高歌猛進決戰決勝,最根本的就是有黨的正確領導,有一代代官兵的奉獻和忠誠。沒有這樣一支人民的軍隊,不可能有人民的解放和國家的獨立。1949年3月5日,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就說過:“所謂人民共和國就是人民解放軍,蔣介石的亡國,就是亡了軍隊。”
當年,國民黨在蘇聯幫助下建立黃埔軍校,初衷也是想建立一支由國民黨和黨的領袖完全控制的“黨軍”。可實際上,國民黨軍隊既沒有成為“黨軍”,更不是“國軍”,而是不同軍系及其將領們擁兵自重的“私軍”。蔣介石在大陸期間,從來沒有實現真正的統一特別是軍隊方面的統一。不同軍系之間存在著尖銳矛盾,在局勢危急時內部矛盾沖突更加劇烈。即使在蔣系內部也矛盾重重,戰場上保存實力、見死不救已是常態。這樣的軍隊,敗亡是必然的。
歷史啟迪現實、昭示未來。環顧當今國際形勢和國內局勢,民族和國家的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與國防和軍隊的強弱休戚相關。這就必須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牢牢把握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全面實施政治建軍、改革強軍、依法治軍,拓展和深化軍事斗爭准備,著力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努力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
這些偉大實踐啟示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提高領導能力和領導水平,增強抵御風險和拒腐防變能力,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堅強領導核心。
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証明: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蘇聯解體后,前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利加喬夫經過對比中國的情況后尖銳地提出:“為什麼我國的所謂改革導致一個世界大國解體,使千百萬人民陷入貧困,處於無權地位,把我們俄羅斯拋到了資本主義一邊﹔而中國的經濟改革卻能把國家引導到建設、進步、改善人民生活的道路上,使中國進入了世界大國的地位呢?”他認為:“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作用。”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成功,關鍵在於黨能夠與時俱進地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在於黨始終堅持圍繞黨的政治路線和中心任務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優勢。黨堅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並用中國化理論成果武裝全黨,堅持用科學理論和革命精神教育黨員和干部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奮斗,這是巨大的理論優勢。黨堅持遠大理想和現實綱領相統一,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引領中國社會前進,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建立和執行鐵的紀律,這是巨大的政治優勢。黨集中中國工人階級和中國人民、中華民族數量眾多的先進分子,集中全國各個民族各個領域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建立科學嚴密的組織體系,具有強大組織動員力和執行力,這是巨大的組織優勢。黨堅持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保持黨的團結統一和蓬勃動力,這是巨大的制度優勢。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堅持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堅持黨的一切工作體現人民意志、利益和要求,這是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這些優勢是黨的性質、宗旨的集中體現,是黨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法寶,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和力量。正是具有這些優勢並能夠發揮作用,使中國共產黨能夠在各種困難和考驗面前巍然屹立、勇往直前,領著人民干成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奇跡。
反觀中國國民黨,之所以在大陸丟掉政權敗撤台灣,從根本上說是由其階級屬性決定的,從建黨管黨治黨角度看也有其重要原因。國民黨奉行“以黨治國”,但自身組織鬆散,上層有黨、下層無黨,城市有黨、鄉村無黨,黨部在地方一般隻設到縣一級、在軍隊隻設在團一級,黨成了泥足巨人。國民黨對黨員的管理也十分混亂,黨員入黨脫黨都十分隨意。隻要稱兄道弟很容易混進黨內,經常是報紙上登個招生、招聘啟示,就接受一批黨員。而且內部派系林立,相互傾軋,造成嚴重內耗。這樣一個黨,同有那麼多獨特優勢的中國共產黨較量怎麼能不敗呢?
中國共產黨化解各種危局和困境的歷史告訴我們,在實踐中形成黨的堅強領導核心,關系黨和國家的興衰成敗。遵義會議前,黨沒有形成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革命幾經挫折,甚至面臨失敗的危險。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中國革命才轉危為安。鄧小平在談到這個問題時曾深刻指出:“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隻要有一個好的政治局,特別是有一個好的常委會,隻要它是團結的,努力工作的,能夠成為榜樣的,就是在艱苦創業反對腐敗方面成為榜樣的,什麼亂子出來都能擋得住。”鄧小平這個重大論斷,已被黨的歷史和現實一再証明。
上一頁 |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觀點評論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