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理論期刊>>《紅旗文稿》>>每期精選

“一帶一路”:重塑經濟全球化話語權

王義桅

2016年11月09日09:12    來源:紅旗文稿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引發世界熱議,在得到沿線國家積極回應的同時,也面臨一些質疑。質疑者以西方為參照系,認為“一帶一路”建設是大國崛起的戰略,並與歷史上的荷蘭、日本、英國等進行比較,分析中國的戰略及其制約。其實,這種用近代以來西方話語體系來理解“一帶一路”的方式是完全不符合實際的。首先,“一帶一路”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百年夢想,但中國的復興所涉及的不僅是一個國家的復興,更是文明的復興,所以不能運用“大國崛起”邏輯來理解﹔其次,“一帶一路”所涉及和解決的,遠不是中國單個國家的發展問題,更是全球性的問題,比如貧困、貧富差距、全球治理等,是解決全球性挑戰的創新方式,也是助推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途徑。

“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提出的全方位開放戰略,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旨在歐亞非沿線65個國家,44億人口建立由鐵路、公路、航空、航海、油氣管道、輸電線路和通信網絡組成的綜合性立體互聯互通的交通網絡,並通過產業集聚和輻射效應形成建筑業、冶金、能源、金融、通訊、物流、旅游等綜合發展的經濟走廊,通過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來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深化經濟技術合作,建立自由貿易區,最終形成歐亞大市場。其中,能源走廊著眼於大宗商品定價權,物流與金融等走廊著眼於貿易投資標准制定權,資金融通則推動人民幣地區化國際化,互聯網、電網及智能絲綢之路建設則推動形成電子商務世界貿易規則,大力提升中國的制度性國際話語權。

一、“一帶一路”助推走出“西方中心論”

“古希臘產生了古羅馬,古羅馬產生信奉基督教的歐洲,信奉基督教的歐洲產生了文藝復興,文藝復興則產生了啟蒙運動,啟蒙運動產生了政治民主制和工業革命。與民主制雜交的工業進一步孕育了美國,從而體現了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牛津大學教授彼得·弗蘭科潘發現,這種流行說法只是西方獲得政治、文化以及倫理道德上勝利的口頭禪,並非歷史的真相。

他在其新書《絲綢之路:新的世界觀》中寫道:“幾千年來,正是東西方之間的地區,即把歐洲與太平洋聯系在一起的地區,構成地球運轉的軸心”。書的前言寫道,在這個地區,世界上一個個偉大的宗教誕生了,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和印度教百花齊放。正是在這個大熔爐裡,各種文明相互競爭、相互融合。在這裡,一個個偉大的帝國興盛和衰亡,文化與競爭對手之間沖突的后果在數千英裡以外都被感知。站在這裡,可以開辟看待歷史的新途徑,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個深刻的相互連接的世界,一個大陸上所發生的事情可以影響到另外一個大陸,中亞大草原上所發生的事情的余震可以在北非感覺到,巴格達的局勢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產生反響,美洲新大陸的發現可以使中國的物價發生變化,導致印度北部馬匹市場上需求的激增。這些震動沿著一個網絡傳播。這個網絡向四面八方展開,沿著這些路徑,朝聖者和戰士、牧民和商人走過。貨物和物產得到買賣,思想得到交流、借鑒和提煉。他們所攜帶的不僅有經濟繁榮,而且有死亡和暴力、疾病和災難。19世紀末,這個龐大的網絡被一位著名的德國地質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冠以一個名稱。這個名稱一直延續下來:絲綢之路。

彼得·弗蘭科潘發現,亞歷山大大帝在歐洲之所以被稱為“大帝”,不只是就其文治武功而言,更重要的是因為他遠征至印度,將埃及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等學術成果置於亞裡士多德名下,為歐洲的文藝復興埋下伏筆。當工業革命、地理大發現后,歐洲人又將殖民世界美其名曰文明的傳播,“西方中心論”就這樣自圓其說了。

他因此恍然大悟,“我不明白為什麼,我一直被告知,地中海很重要,是文明的搖籃,而看來十分明顯的是,這並不是文明實際上形成的所在地。真正的大熔爐,即字面意義上的‘地中海’——世界的中心——並不是把歐洲和北非分開的一個海洋,而是亞洲的中心地帶。”

彼得·弗蘭科潘絕非第一個覺悟的西方人。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馬丁·伯納爾的《黑色雅典娜》一書就指出,在作為西方文明源頭的希臘文明形成期間,非洲文明尤其是埃及文明是其重要源頭,言必稱希臘的西方文明發展史,實際上是近代以來歐洲學者杜撰出來的“歐洲中心論”神話。英國學者約翰·霍布森在《西方文明的東方起源》一書中,更進一步揭示了“東方化的西方”,即“落后的西方”如何通過“先發地區”的東方,主要是通過伊斯蘭世界傳播到西方的中華文明,一步步塑造領導世界的能力的。更早的歐洲學者,如英國的培根,清晰地描繪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傳到歐洲是如何幫助歐洲開展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

絲綢之路的衰落成就了歐洲大航海時代,深刻影響人類歷史進程。彼得·弗蘭科潘的絲綢之路歷史研究對“西方中心論”的解構預示著,隨著絲綢之路的復興,不僅會改變人類歷史的演進方向,而且會改變我們對人類歷史的理解。

如今,這個中心地帶由於絲綢之路的復興而變成名副其實的“世界島”。絲綢之路的學問也變成了世界性學問。各國絲綢之路復興計劃中,唯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影響最大。

二、“一帶一路”重塑經濟全球化話語權

走出西方中心論,是破﹔重塑經濟全球化話語權,是立。“一帶一路”倡議正在塑造包容性經濟全球化,超越經濟全球化的不公正、不合理、不可持續。

從縱向維度看,絲綢之路的興衰見証著世界歷史演進軌跡。“一帶一路”倡議所彰顯的絲綢之路在21世紀的復興,告別了西方杜撰的工業革命是人類歷史分水嶺的邏輯:偽造歷史+偽造文字起源=偽造西方文化優越論,這就破解了“西方中心論”神話,開創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通過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這“五通”,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推動實現中國與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走向共同繁榮。這就是人類大歷史背景下“一帶一路”的時代邏輯。

迄今為止,人類經歷了三種經濟全球化:絲綢之路所代表的農耕——游牧時代的全球化、工業革命所代表的工業——商業時代的全球化,以及“一帶一路”所承載的工業——信息時代的全球化。

1.東西互鑒與文明交流時代。

古代絲綢之路是連接東西方貿易與文明交流的橋梁,集中展示了東西互鑒的魅力。

縱觀歷史上絲綢之路的發展軌跡,在其千年的演變之間,盡管沉浮多變,但綿延不衰,對中西方做出了巨大的歷史貢獻。首先,繁榮了中西方的貿易和商業往來。千余裡的絲路上,商賈來往不斷,駝鈴陣陣,繁華相望於道。在貿易過程中,各類奇貨數見不鮮,在相互交換的過程中極大地推動了中西方物質的繁榮,推動了財富、資源以及人員的流動﹔其次,促進了沿線各民族之間的發展和穩定。由於各民族之間經貿往來頻繁,同時伴隨著文化交流所帶來的相互理解,各族之間沒有爆發較大規模的沖突。同時,絲路上各民族之間也呈現出融合的趨勢,各民族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

絲綢之路不僅僅是一條經貿之路,更是一條文化之路,各類文明匯聚於此,發展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搭建了世界文化溝通交流的平台。佛教就是借由絲綢之路,經印度傳至西域,后到達中原地區,並在中國廣泛傳播。了解我國古代絲綢之路的發展脈絡,有利於從宏觀上把握當今“一帶一路”建設同古代絲綢之路的聯系,從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兩者之間的聯系和異同。

古代絲綢之路在經貿合作、文化交流、民族穩定三個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而“一帶一路”的建設,也同樣會發揮古絲綢之路這三大獨特作用。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提到的,這有利於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模式更加廣闊,這是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放眼古今絲綢之路,兩者同為“親善之路”、“繁榮之路”、“交流之路”。

2.以西方為中心的所謂經濟全球化。

自從古絲綢之路中斷后,歐洲人走向海洋,通過地理大發現殖民世界,開啟所謂的經濟全球化。然而,這是真正的經濟全球化嗎?打開“夜晚的世界”圖可以發現,隻有日本、北美和歐洲發達國家沿海地區燈火輝煌,而在衛星上看不到世界其他地方的燈光,那些地區的人們依然生活在“貧困的黑暗”之中。按照世界銀行數據,當今世界產出的八成來自於沿海地區一百公裡的地帶,因為地球71%的面積被海洋覆蓋,90%的貿易通過海洋進行。這種西方中心的海洋型“全球化”其實是“半(部分)全球化”。

3.包容天下的經濟全球化。

“一帶一路”正在推動全球再平衡,即通過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一些內陸國家的開發,在國際社會倡導經濟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改變歷史上中亞等絲綢之路沿途地帶只是作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過道而成為發展“窪地”的面貌。

“一帶一路”在經濟全球化新時代繼承和弘揚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古絲綢之路精神,正在糾正近代以來西方殖民體系及現今美國霸權體系造成的經濟全球化碎片化、分裂化局面,以沿線國家的共同現代化超越近代西方開創的競爭性現代化,推動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繁榮、普遍安全的和諧歐亞。

因此,如果把作為古代東西方貿易與文明交流之路的絲綢之路稱為經濟全球化1.0時代:其單元是文明,載體是歐亞大陸,動力是貿易——文化,遵循的是“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近代西方開創的工業革命所代表的工業——商業時代的全球化稱為經濟全球化2.0時代:以民族國家為單元,通過海洋實現全球貿易——投資擴張,確立西方中心世界﹔那麼,“一帶一路”作為21世紀的洲際合作倡議,不只是打通歷史上中斷的絲綢之路,而是借助絲綢之路的歷史概念,通過互聯互通,幫助內陸地區尋找海洋,幫助南方國家實現工業化,助推人類文明的共同復興。如此看來,“一帶一路”就可以稱為經濟全球化3.0時代:秉承“萬物互聯”,運用3D打印機、大數據和智慧城市,推動E-WTO進程,開發和應用包容性技術——改變傳統技術讓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局面,創新和實施包容性制度安排——推動國際貿易、投資規則更加公正、合理、包容,開創包容性經濟全球化——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千年夢想。

下一頁
(責編:沈王一、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