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專題報道>>第二屆全國基層團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創新心語

基層一線的記者擔當

——記池州日報社團委書記潘世鵬

2017年03月09日16:3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基層一線的記者擔當

基層團干做好團建靠什麼?靠得是對共青團工作的無限熱愛,靠得是對青年伙伴的真摯情感。推動團工作創新,是為青年伙伴服務的有效手段,更是有位要有為的基本要求。我們付出了汗水,但也收獲了滿滿的感動和欣慰。 ——潘世鵬

在田間地頭,在工廠車間,在教室操場,潘世鵬總是帶著年輕的同事們深入基層一線,開展農村創業青年走訪、關愛“留守兒童”、科技文化宣傳等系列志願服務活動,讓新聞戰線“記者鄉村課堂”這一品牌活動的名片越擦越亮。

人們常說記者是“無冕之王”,潘世鵬卻認為新聞之路是“無冕之王”光環照耀下的坎坷之路,是一條考量責任、道德的如履薄冰之路。他還同事們在實際行動中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聞記者提出的殷切希望,努力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

潘世鵬是個老團干,早在學生時代就一直是班上的團支部書記,大學的學生會主席,工作后又兩次負責單位的共青團工作,對共青團事業有著深厚的感情。在池州日報社黨組領導的親切關心下,2014年,潘世鵬開始接手報社團的工作。

對於創新型基層團組織建設,潘世鵬認為離不開四個方面的主要因素。

一要靠熱情和執著的態度。在基層事業單位,團干部一沒級別,二沒待遇,布置活動全靠團組織負責人與青年職工的人情,組織人員還要經過各部門負責人的同意,上級團組織和單位領導對團的工作開展沒有硬性指標,搞得好跟搞得差沒兩樣。面對這種情況,潘世鵬自我加壓,和青年同事們主動向團市委和報社領導請示匯報,聽取領導對報社共青團工作的指導,同時組織召開團員青年座談會,第一時間了解團員青年對做好團的工作的真實想法和願望。

二要靠團員青年的積極性。在基層事業單位,青年職工的專業性都很強,大多青年職工工作后都有成家立業的繁重負擔,如何充分調動他們參與團的活動的積極性,這需要團干部的廣泛深入動員。做好動員工作是個大文章,團干部要像彈鋼琴一樣學會發揮每個團員青年的獨特優勢,努力讓每個團員青年在團的活動中找到歸屬感,找到自我價值的實現方向,團組織策劃的活動也要盡可能的得到他們的支持和認可。

三要靠團干部能帶頭吃苦在前,做好表率。榜樣是無形的力量,所謂“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就是這個道理。做好團建工作同樣是這個道理。團的工作是奉獻型的工作,團干部不能把自己真正看成了“干部”,反而要把自己當做“服務員”、“聯絡員”。在實際工作中,團的工作就要定位為為單位團員青年服務這個目標,所有的活動組織要細心謀劃,全程參與,要不怕吃苦,敢於擔當。在報社“記者鄉村課堂”志願服務活動中,報社團委一班人隻要時間允許,都是全員參與,以實際行動為其他青年團員做好了表率和示范,也贏得了其他團員青年的信賴和支持。

四要靠上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池州日報社團委“記者鄉村課堂”志願服務活動的長期順利開展,歸功於報社黨組領導對該項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報社黨組書記、社長查江華多次聽取活動匯報,黨組副書記潘光耀更是多次活動親自參加,多次帶領團員青年深入山區開展扶貧支教活動,在實際行動中展現了“黨建帶團建”的優良傳統。

創新就是做別人做得少或是別人沒有做的事,但創新不僅僅是形式,還要注重內容,要能使團建創新符合中央關於群團改革的要求,真正做到貼近青年、貼近實際,有現實可操作性,這樣的創新才能具有“源頭活水”。

相關鏈接


安徽池州市池州日報社團委:鄉村記者課堂

下一頁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