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 理论 >> 理论书库 >> 《“六个为什么”(二)》(人民日报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图书发行电话:010-65369527/09/10
 
图书连载  
《“六个为什么”——对若干重大问题的解答》
  《“六个为什么”——对若干重大问题的解答》由人民日报出版社隆重推出。本书以读者互动和专家访谈的形式,对关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解剖、细致阐发。
  本书作者有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高等学校教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中央党史研究专家等,他们均是来自国内经济、政治、党建等研究领域的一流学者、专家,在理论界和社会公众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他们的观点和看法,代表了国内对这些重大理论问题研究的前沿。本书瞄准问题要害,析事明理;针对问题症结,解疑释惑;掌握认知火候,适时引导。本书深入浅出,在理论的大众化、通俗化、应用化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介绍] [目录] [留言]
 
胡锦涛、李长春的讲话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李长春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图书目录  
一、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深刻变化的社会生活,催生了许许多多的热点话题。研究和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析事明理、解疑释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理论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本周话题》栏目的推出,正是为了适应这一现实需要。我们衷心希望广大读者关注、支持这个栏目,参与问题讨论,提出意见建议。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中央领导同志要求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深入回答六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本栏目近期将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陆续就这些问题作出解答。今天刊发的是第一个问题——在当代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详细】
·【延伸阅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指导地位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原则,从根本上来说马克思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经验和基本实践,也是我们保证中国社会主义特色事业的思想基础,这个问题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我们要深刻的理解它,但是我们要从更广阔的理论和认识背景上认识。
  我觉得坚持马克思主义地位的问题,首先要追溯到马克思主义是干什么的?社会主义是干什么的?他们的目标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就是解放全人类,人类的解放说到底最难的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广大下层劳动人民的解放问题,应该说劳动人民几千年来都是多数,但是都是属于被压迫者、被统治者。为什么是这样呢?就是因为统治阶级掌握着生产资料、拥有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他还掌握着军队、暴力工具,拥有政治上的统治地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它掌握着思想文化的领导权它具有思想上的统治地位。所以虽然劳动人民人数是多数,但是始终不能把大多数人团结起来,从而不能形成政治力量。【详细】
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在近代中国,各种救国思潮很多。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实业救国、道德救国等等,在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实业家那里是十分笃信的;自由主义、实用主义等等,在知识分子中也有一定市场;君主立宪、共和制度,也经过长期的辩论。国家主义、好人政府、联省自治、乡村建设等各种政治主张,有人提出,有人实践,但很快就烟消云散。最重要的思潮或者主义是两种:三民主义,社会主义。这两种思潮的传播和实施,都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20世纪初的国际国内情势下提出来的政治思想主张,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这种主张或者纲领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经过孙中山的重新阐述,反映了当时国共合作反对北洋军阀的要求。基本上说,反映孙中山社会改造思想的是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思想。民生主义思想首先来自19世纪末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启发,在一定意义上还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又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孙中山在阐述他的三民主义理论时,内心中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好感。【详细】
·【延伸阅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人民为求得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成功缔造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基础;又实行改革开放,引领中国人民走上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历史已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不已,人民生灵涂炭。我国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从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到孙中山,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他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中国进步、摆脱贫穷落后挨打的方案。本来,在人类社会发展序列上,资本主义是一种高于封建主义的社会制度,用资本主义去取代封建主义,无疑标志着社会进步。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梦想却接连地破灭了,新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及其政治力量代表总是不能战胜封建主义,其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国内条件不允许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详细】
三、不改革没有出路 改革不是私有化
  应当明确,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显著进展,形成了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环节和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集中。目前,虽然国有企业数量比以前减少了,但国有资产总量和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大大增强了。举几个数字:2007年,全国国有工商企业资产总额超过35万亿元,比1997年高1倍多;2006年,全国国有工商企业实现利润1.2万亿元,比1997年增长14倍。再加上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等以多种形式存在的公有制经济,可以说,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的资产数量明显增加,资产质量大幅提高,主体地位更加巩固。【详细】
·【延伸阅读】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不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我们现在讲基本经济制度,要分清两个概念:一个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一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我们过去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只能发展公有制经济,排斥私有制经济。所以过去搞了一大二公三纯,公有制越大越好,越公越好,越纯越好。现在我们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不要把两个混同起来。因为所提的问题是基本经济制度,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混同两个概念的话就会产生理论上的一些误解。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我们中央文件里所表述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就是说,除了发展国有经济和劳动群众的集体经济以外,我们还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私营企业、个体经济、外资企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或者说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我们的宪法和中央文件也是把它与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当作两个概念来对待的,就是说,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在这个基础上,实行按劳分配,像小平同志所讲的,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详细】
我要评论  
 
 相关链接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