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1日09: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二、改革的整体性协同规律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某一领域和某一方面的完善和修补,而是对传统体制的全面改造,是从宏观的微观的全方位综合治理,是对社会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的深刻变革。参加改革的是整个党及其领导下的千千万万人民,是不同部门、不同职业的人们组成的浩浩荡荡的改革大军。因此,改革不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且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制约和决定其运行状态的基本规律之一,便是整体怀协同规律。
改革的整体性,表现在每个领域、每个部门的改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个区域的改革也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在空间上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由各领域、各部门各地区结合而成的改革整体,具有任何子系统所不能取代的整体功能;每个部门和局部的改革都不能脱离整个系统,而整个系统的改革又影响和决定着部分和局部的改革。
改革的整体性决定了改革的各个部分之间具有密切的协同关系。即各部分的改革不能孤立进行,而必须互相配合,在规模和速度上保持大致均衡的关系,既要有重点突破,又要有整体推进,各部分之间互相呼应,协同运动,使改革沿着有序化的方向发展。当然,这种协同,不是静态的平衡,而是动态的协同。而且这种整体的和谐、匀称、协调的状态不是天然就有的,而是需要通过自觉的调节、控制和协同的方式才能形成。如果不能自觉地实行协同,改革就不可能有序、稳定和持续地进行。
这种整体性协同规律,如果用图表表示,是一个“向心——辐射模型”。它对改革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同有如下要求:
一是坚持以经济改革为中心,其他各方面的改革围绕经济改革进行,实现经济改革与其他改革的协同。只有经济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和取得成功,其他改革才能相应推进和取得成功。其他改革都要面向中心,服从和配合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要主动向外辐射和输出能量、要求,积极推动和开展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形成万紫千红的局面。中心与外围,互相作用,互相配合。主次关系不能颠倒,也不能脱节。
30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最重要的改革牢牢抓住不放,同时相应地开展其他领域和方面的改革。而其他一些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失败或转向,与没有处理好这种关系大有关系。
二是坚持谨慎而又果敢地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实行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协同。在“向心——辐射模型”中,政治体制改革不处在中心地位。与其他改革一样,它也要围绕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受经济体制改革支配,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如果颠倒这个关系,改革就很可能失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政治体制改革虽不在中心,但作为上层建筑,却处于一种层高临下的态势,并且相当程度上决定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改革的命运。政治体制不改革,或者失败了,都可能对经济体制改革或其他改革产生致命的影响。
如何处理好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是整体性协同规律中最需要处理好、但也最难处理的一对关系。经济体制变动了,必然要求上层建筑进行变动,这是基本常识。但问题是怎么把握这种变动的关系和程度。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必须相适应。但是不是同步关系?很多人都认为是同步。但其实,只能是有限同步,或适度“错步”,而不可能完全同步。某些个别的政治体制改革会早于经济体制改革外,多数政治体制改革则会稍稍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从整体而言,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应保持“慢半拍、浅三分”的关系。慢一点,浅一点,就比较顺利;如果同步、甚至超前,改革的难度就会成倍增长,甚至导致翻船。当然,也不是过于滞后。过于滞后也会影响经济体制改革。
三是坚持在各项改革的周围形成一种改革的“意识场”,以无形的方式促进改革的整体协同。场是物理学的一个概念,如磁场、引力场等等。它不是实物,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客观存在,充满于整个空间,并具有传递相互作用的能力。用场论看改革,围绕着改革,也存在一种“场”,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场,我称之为“意识场”,即由人们的思想观念所组成的意识环境,包括对于改革的认识和态度,也包括其他有关社会生活、社会行为的观念意识。这种“意识场”,处在“向心——辐射模型”的最外围,但对改革却起着潜在的但却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如果围绕改革的是一种积极、进取、向上、开拓、创新的意识场,改革就能在一种较好的意识和舆论氛围中进行;反之,如果围绕改革的是一种消极、无为、软弱、保守、冷漠、僵化的意识场,那么,改革的生气就会在冰冷的氛围中湮没。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进行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推动全党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对于改革开放的一路推进,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指导下,全党全社会形成了一种上下同心协同改革的意识场,使改革开放得以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
当然,从目前的状态来看,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中国社会也正在出现和弥漫开一种“改革疲劳症”。对于改革的质疑之声加大,坚持改革的热情下降,推进改革的动力减弱。这种“意识场”的变化,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继续进行,将会产生不可轻视的消极影响,必须及时给予高度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