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

热点研究

推进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关于社会体制改革研究综述

张欢 何民捷 蔡永芳

2012年11月22日08:5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抓好改革着力点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就是要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社会管理权力结构和机制,社会管理组织结构和机制,社会管理功能结构和机制、社会管理动力结构和机制、社会管理保障结构和机制。学者们建议,改革社会体制,应着力完成好以下几项任务。

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坚持把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作为党和政府的重大任务。健全社会管理的政策体系,加强社会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充分发挥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和法治保障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和机制,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职能。政府的社会管理主要是制定法规政策、规范制度标准、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加强社会行为监管。把一些社会公共服务和具体事务以适当方式交给社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推进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多样化,探索政府行政管理与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组织和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在社会运行中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的体制。大力构建政府提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综合性系统,整合各类社会服务管理资源。

完善群众权益保障机制。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特别是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诉求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创新方式方法,畅通和规范诉求表达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健全公共政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健全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和多元调解体系,强化从源头解决社会矛盾纠纷,把预防社会稳定风险的关口前移。

加快社会行为规范建设。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的法治保障体系,加强社会管理领域立法,加快形成完善的社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充分发挥社会法制规范在调整关系、约束行为、保障权益、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强化公正执法和严肃执法。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度,制定社会诚信规范,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健全社会服务管理体制。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文关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努力实现各类人群服务管理全覆盖。不断提高服务管理信息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建立覆盖城乡的全员人口统筹管理的信息系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加强和创新特殊人群的教育、引导、服务和管理工作,根据不同类型人群特点分类施策。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围绕提高预知、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和完善主动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建设,提升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管理水平。

总之,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应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和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上一页
(责编:万鹏、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