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跃新作(新华社发)
创新驱动扩大内需绘出转型路线图
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为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勾画了完整而明确的路线图。专家解读认为,遵循该路线图,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以“创新驱动”这一新引擎代替以往的要素驱动,逐步告别传统发展模式,实现我国的经济转型。
转型是中国经济重生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连续34年经济平均增速达到9.8%以上的经济奇迹,并在2010年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随着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发生变化,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走到尽头。经济界人士一致认为,中国经济已进入重大转型期,转型是中国经济重生的关键。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我国的经济增长正处在由高速向中速转换的历史拐点。2011年以来的经济放缓,既是短期经济波动的表现,更是中长期经济增长趋势的反映。只有释放国内巨大的需求潜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应对国内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经济评论员马光远认为,国际经济不景气使中国外贸条件恶化,折射出中国经济转型的迫切。面临“中等收入陷阱”考验的中国,需要摆脱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增长、消费过低、技术创新不足、服务业落后、市场和政府边界模糊、城镇化步伐缓慢的发展方式,进入真正的现代经济发展阶段。因此,十八大报告对经济转型的部署具有划时代意义。
“经济转型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指出,实现经济转型需要全面调整增长格局与经济结构。供给上实现创新驱动增长,需求上打开内部市场潜力,无疑是实现经济转型的两条必由之路。
依靠创新驱动与内需支撑
“创新驱动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李义平指出,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是靠创新引领的发展,只有通过创新驱动,中国经济才能实现由大到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也强调,中国经济发展要从规模扩张为主转向提升质量和效益为主,必须依靠创新。
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马光远分析,这种提法是前所未有的,清晰地表明了和过去的投资驱动告别的勇气和决心。
在论及扩大内需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时,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拉动消费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迟福林指出,未来10年我国仍处于上升通道,关键在于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这个突出优势。只要消费需求能够有效释放出来,就有可能支撑未来10年7%-8%的中速增长。
如何实现两大路径目标
如何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与“扩大内需”这两大目标呢?
专家们认为,实现这两大目标需要政府、企业、个人等多主体的合作与努力,需要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道路同步结合起来。
李义平认为,创新中制度比人才更重要。市场经济是创新的土壤,企业和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只有政府创造了平等竞争的环境,才有利于企业家脱颖而出。因此,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是创造良好竞争环境的关键所在。
王一鸣认为,创新并不局限于科技创新,还包括体制创新,政府要通过体制创新把新技术商业化、产业化、市场化。他还建议,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大财税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
对于扩大内需,迟福林建议,首先,应推动城镇化进程。城镇化蕴藏着巨大的需求潜力,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平台支撑。第二,通过消除“过度消费”的疑虑和制定国家促进消费战略规划扩大消费。第三,提高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