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完善财税体制改革,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
首先,积极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权。围绕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改革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合理赋予地方一定财税权。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广大落后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基础研发、生态环境、公共安全、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就业服务等领域的投入。
其次,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积极制定全国统一的《财政转移支付法》,通过制度形式使得转移支付形成长效稳定机制。逐步取消非规范化的税收返还等补助形式,建立财政转移支付的评价、监督和考核机制。探索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化解欠发达地区的财力困境。完善省及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缓解基层财政困难。
最后,完善各项税收制度。积极稳妥开展房产税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结构性减税政策;择机开征环境保护税、遗产税和赠与税,逐步建立起以财产税为主体税种的地方税收体系。
(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与中国经济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
深化国有金融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改革。推动政策性银行改革,使政策性银行转变成为符合市场经济需要、财务上可持续、有竞争力的开发性金融机构。
完善民间金融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适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信用担保公司。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
(七)全方位加快农村体制改革,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全面建设小康的重点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而城乡二元体制的重点在农村。因此要大力推进农村各项体制改革。
首先,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明确界定农民土地产权,赋予农民承包土地的长期使用权、流转选择权、收益获得权和法定处置权。加快建立农村宅基地使用流转机制。合理规划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城市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收益,实行集体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探索土地跨地区有偿调剂机制。
第二,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分类实施户口迁移政策;放开地级市户籍,清理造成暂住人口学习、工作、生活不便的有关政策措施;适时出台有关就业、义务教育、技能培训等政策措施,不要与户口性质挂钩。继续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逐步实行暂住人口居住证制度。
最后,建立健全城乡统一规划体制。全面考虑、合理编制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基础设施衔接互补、生态环保有序推进的规划。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打破二元结构壁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探索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规划、城建规划“三规合一”机制。
(八)兼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保障经济体制改革前行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时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的两大引擎,不可偏废。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也必须适时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首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正确履行政府经济职能,加强宏观调控的手段和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严格监管市场,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其次,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减员增效,合理规范机构设置,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第三,严格规范行政审批。缩小行政审批范围,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建立健全对行政审批的监督监控和绩效评价机制。进一步下放投资审批权,加快审批制向备案制转变。第四,创新政绩考核体制和体系。重建地方政府政绩观和激励机制,推行公共部门绩效评价,完善官员责任与激励机制。避免一刀切的考评机制。最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理清政府与事业单位的职能边界,实现管办分离、行业管理部门与事业单位监管机构分开。
(选自发展和改革蓝皮书·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报告No.5《以民为本: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0年(2002-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