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卡为何“叫好不叫座”?
一面是持续攀升的公务卡发卡量,一面是大量存在的“休眠卡”,拥有众多优点的公务卡从发卡到激活使用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阻力?相关调查显示,在一些市县的基层部门,公务消费中用公务卡结算比率还比较低,九成以上的公务卡成了“休眠卡”。
财政部相关数据显示,公务卡使用范围偏窄、使用率不高的问题,“有卡不用”现象较为普遍。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分析,公务卡之所以遭冷遇,一方面是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办卡、刷卡环节不够方便,在有些消费过程中,服务提供者或商家不愿意接受刷卡,而要求付现金。“但更为重要的是推广力度不够,一些预算单位部门不习惯或者不愿意使用。”
40岁的李先生在某中央预算单位工作,虽然公务卡已经发放并使用了两年多,但他还是觉得现金消费更加方便,出差时候现金使用的范围也更广。另外,由于机关单位报销手续繁琐,很容易超过银行的还款时限,他认为这是提高公务卡使用效率必须改善的问题。
记者从银行相关部门了解到,由于刷卡需要商家支付一定金额的手续费,所以很多小微企业和商家不愿使用刷卡机结算,以餐饮行业为例,消费者每次刷卡需要承担2%的手续费,而这2%需从纯利润中扣除,商家自然不乐意,这也是目前制约公务卡普遍使用的原因之一。
在杜治州教授看来,要提高公务卡使用效率,必须构建全方位的公务消费监督体系,从公务卡的发放、公务卡的使用、公务卡问题的问责等三个方面建立公务消费监控平台,并接受公众广泛、有效地监督。
“一开始使用率不高,因为大家还不习惯,有些具体的管理还不到位,总体来说还是要有一个磨合的发展过程。”贾康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几位北京市不同单位刚刚拿到公务卡的公务人员,都在等待着单位统一的公务卡操作培训,他们普遍觉得刷公务卡消费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并不会影响太多方面的工作,因为以往出差也都是由机关服务中心统一订票、订酒店,打车票都不给报销,他们本来也很少遇到现金报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