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之一被确定下来,是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1978年,针对“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邓小平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和突破口,通过支持、引导和推动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实现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创造了有利条件和氛围。同年12月,在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他指出:
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邓小平的这个讲话,实际上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逐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
需要说明的是,实事求是的内涵和作用,早在延安整风期间就被毛泽东详细论证过,并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加以坚持。那么,邓小平又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并把它和实事求是并列概括为党的思想路线呢?
这是因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文化大革命”的后遗症还普遍的存在,依然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对此,邓小平曾尖锐地指出:“在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间,解放思想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不少同志的思想还很不解放,脑筋还没有开动起来,也可以说,还处在僵化或半僵化的状态。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是好同志。这种状态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体而言:
一是因为十多年来,林彪、“四人帮”大搞禁区、禁令,制造迷信,把人们的思想封闭在他们假马克思主义的禁锢圈内,不准越雷池一步。否则,就要追查,就要扣帽子、打棍子。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就只好不去开动脑筋,不去想问题了。二是因为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坏,党内确实存在权力过分集中的官僚主义。这种官僚主义常常以“党的领导”、“党的指示”、“党的利益”、“党的纪律”的面貌出现,这是真正的管、卡、压。许多重大问题往往是一两个人说了算,别人只能奉命行事。这样,大家就什么问题都用不着思考了。三是因为是非功过不清,赏罚不明,干和不干一个样,甚至干得好的反而受打击,什么事不干的,四平八稳的,却成了“不倒翁”。在这种不成文法底下,人们就不愿意去动脑筋了。四是因为小生产的习惯势力还在影响着人们。这种习惯势力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发展,不求进步,不愿接受新事物。
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要实现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就是首要的、必须着力实施的先决条件。为此,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可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一个辩证统一体。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也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从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完善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践,党经历了几次较为深刻的思想解放过程。而每一次思想的大解放,都极大地推动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进程,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从一定意义上讲,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史。正如胡锦涛所指出:
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