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字方针传递深意
“16字整体思路的提出,使得民生工作得到统领,也传递出深刻内涵。”郑功成逐字分析。
——守住底线。“守住底线的意思是维护底线公平。”郑功成认为,底线就是要保障和逐步提高低收入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既包括健全低保制度等社会救助体系,也包括让低收入群体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
近几年各级政府在底线公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还不够,比如困难家庭的大病医疗救助、边远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机会公平、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的帮扶等,都是需要继续努力的方面。
——突出重点。民生领域涉及面广,涵盖了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郑功成认为,改善民生重点有5个方面。一是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形成有质量的就业;二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尽管总体方案还未出台,但非常值得期待;三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全面推进的关键期,在全民医保、养老制度全覆盖的基础上,老年福利事业和社会救助标准等都将得以提升;四是教育公平,今年实现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4%的目标,但尚需巩固,增加的教育投资一定要用在刀刃上,使之真正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质量;五是保障房建设,2009年以来,我国保障房建设迅速推进,离2015年建成3600万套保障房、让城市20%的住户住进保障房的目标越来越近了,明年依然是关键年。
——完善制度,是指保障民生的制度,包括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健康等方面的整个制度体系都需要完善。“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郑功成强调,制度安排是全方位的,又是需要重点突出的,有了稳定的收入增长和能够解除后顾之忧的健全社保,民生改善就有了底气。
——引导舆论。“我认为这是今年经济工作会议的一大亮点。”郑功成分析,舆论及其所引领的社会氛围对民生的影响重大。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没停步,人民生活改善在持续,不满意度也随之不断提升。这一方面说明有些工作确实还没有做好做到位,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舆论氛围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百姓中的不安和焦虑。比如住房问题。平心而论,近10年来,绝大多数人的住房条件改善了,人均住房面积提高了,但因担心房价上涨,很多人无法从容地安排生活和消费,结果是一些人忽略了住房的消费品性质,而单纯把住房当成投资品,因而越来越恐慌。这表明舆论引导工作还未做到位。
再如,近日又开始热炒的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明明全国养老保险基金净结余2万多亿元,再多地区出现收不抵支也无法改变全国基金结余每年持续增长的趋势,它揭示的只是急切需要推进这一制度全国统筹,绝不是老年人领不到养老金或者这一制度会破产。但一些媒体却喜欢渲染收支缺口而全然不顾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结余日益壮大的事实,这种片面的舆论氛围所产生的效应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不安与焦虑。因此,舆论的客观、理性是持续改善民生的重要环境条件。
“民生工作要分清轻重缓急,那些能尽快解决的,就紧锣密鼓地去做;需逐步解决的,要提出目标、路径、时间表,让百姓心中有数。”郑功成恳切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