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网络视域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李 强 邓湖川
2013年01月22日09:13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网络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打造素质过硬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队伍。在网络视域下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应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网络化的要求加强队伍建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工作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要按照“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精神实质,运用它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的原则,着力提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队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重点精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内容,就当前来说,即要精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工作者还应具备较高的网络传播技能和相应的网络知识,为运用网络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技术保障。

  提升网民素质,增强学习接受能力。广大网民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受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理论大众化的实效。网络条件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取得实效,必须着力提升网民的网络伦理道德素质和网络技术素质。虚拟的网络环境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交往方式和相互关系,容易产生责任意识和道德规范缺失现象,出现道德管辖之外的真空地带。面对虚拟的网络环境,网民自身应确立正确的道德价值标准,树立自主意识,提高道德选择能力,塑造良好的网络道德人格。受众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和相关知识是运用网络接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必要技术支撑。为此,网民必须加强网络媒介知识学习,了解相应的网络舆论规范和网络话语规则,树立正确的网络话语观,理性行使网络话语权,提高选择应用信息的能力和网络媒介素养。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责编:万鹏、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