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各级政府面临的管理环境也日趋复杂,这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行政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对公务员的素质和技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务员培训必然要转变培训观念,创新培训方法,逐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府科学管理需要。目前公务员培训的现状滞后于社会需要,改进公务员培训方式迫在眉睫。结构化研讨培训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培训方法,在国家行政学院的培训课堂中出现,对进一步创新公务员培训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一、结构化研讨方式的基本特点
结构化研讨是围绕某个大家共同关注的主题,在培训催化师引导下,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灵活采取团队学习、团队决策工具,帮助学员分步骤、多角度开展研讨的一种形式,是多种研讨方法和工具的综合运用。概括起来,结构化研讨可以归纳为四个特点:
第一,研讨主题结构化。研讨的主题一般来源于学员,围绕培训主题,学员都有各自最想通过培训解决的实际问题。在结构化研讨的过程中,培训机构会将学员带来的问题聚集出共同关注的若干个主题,以此作为培训期间研讨的重点问题,再采用民主的方式确定最后讨论的主题,主题一旦确定,每一位学员都要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研讨。在研讨过程中,催化师会根据一个大的研讨主题,确定每一阶段讨论的小议题,一般主要包括问题、原因、对策建议等,这些小议题一旦确定,催化师会有意识地引导学员围绕这些小议题分步骤进行研讨。通过这样的方式确定研讨主题,使得研讨议题逻辑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便于学员更积极地参与到研讨中。
第二,研讨成员结构化。结构化研讨的成员由催化师和学员组成,研讨成员按照一定的规则分为若干个研讨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名催化师。催化师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学员以更有效的方式思考与对话,他不仅关注学员对话与思考的内容,更关注学员良好思维方式和对话方式的养成。催化师往往由外部培训专家担任,以确保其中立性、客观性,并被参与者所信任。结构化研讨的学员分组可以采用自主选择或班主任安排两种方式,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确定组员后,在结构化研讨的整个阶段中(对于一个主题的研讨往往会持续三到五天),每一小组的成员,一般不能私自调换,以确保研讨成员结构化。
第三,研讨流程结构化。结构化研讨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民主聚集最亟需讨论的课题;第二阶段,在培训催化师引导下,围绕主题进行三段式研讨;第三阶段,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和专家现场点评;第四阶段,深化认识,献计献策,形成书面研究报告。其中第二阶段的三段式研讨,也是分三步进行,先选择问题、定义概念,然后分析现象,寻找症结,最后提出建议,形成方案。这种分步骤、结构化的研讨,要求学员放慢思维步伐,严格按照每一阶段的讨论议题和要求进行研讨。结构化研讨的流程不变,使得每一阶段的研讨都有序进行,并且有利于学员课前准备,提高培训效果。
第四,研讨成果考核要素结构化。在培训之前,成熟的培训机构应该科学确定培训成果和学员学习效果的测评要素,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全面评估培训成果,以期逐步提高培训水平,提升培训质量。结构化研讨的研讨主题和研讨流程具有结构化的特点,更便于专职的教研部门事先制定更客观的考评要素对每一研讨主题进行评议,对研讨的每一流程进行监测,从而使测评结果更直观、更公正、更有参考价值。同时,在结构化研讨中,每个研讨小组会根据其研讨和交流的成果,形成一个关于研讨主题的研究报告。这些研究报告将由催化师提交某一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科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员,这将有利于学员进一步评估本组学员的研讨效果,对比自己在研讨中的成绩与不足,对学员“学”的效果评价机制也有效地建立起来。
二、结构化研讨方式在公务员培训中的优势
第一,主题来源于学员,有利于研讨现实价值的提高。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具有学习的天然倾向,因为人天生就有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从而使人具有求生、发展和实现的内在需要和无限的发展潜能。这种学习动机是以个体的自我价值、理想的实现为终极目标的,它决定人的发展的方向性,一旦个体意识到这一发展目标,就会在学习中自觉融入自身的情感和意志因素。[1]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只有当学习内容与学习者之间发生了“个人意义”的联系,学习才是有效和完整的。公务员培训也应如此,只有当培训内容与学员的实际工作发生有效联系时,或者说只有学员发现通过培训能够解决其工作中实际遇到的问题时,才能真正激发学员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培训质量。
目前,我国公务员的整体素质稳步提高,大多数人都具有较好的教育背景,较高的理论修养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在公务员培训中,很多学员还具有较高的领导才能和丰富的领导经验。如果培训的专题单纯由培训机构确定,一方面不能满足学员的培训需求,无法引起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对学员的现实工作指导意义不大,培训效果自然大大缩水。
在结构化研讨中,研讨的备选题目由学员提供,通过民主投票的形式,对选题进行理性筛选,从中选出学员最关心的、实际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有的放矢,既能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学员潜能,又能真正为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在结构化研讨的最后一个阶段,由每组成员选出代表进行小组讨论的汇报总结,最后由小组成员发挥集体智慧,制作研究报告,经专家修改后,可以作为《送阅件》上报党中央、国务院,也可以发送有关部委作为决策参考,这就大大增加了研讨和培训的实践价值。在研讨中学员提出的各种思路、想法、建议也可以为其他学员回到工作单位处理实际问题提供借鉴和指导。
第二,强化学员参与,有利于培训效果的提高。约翰 斯图尔特 密尔在《自由论》中说:“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知的唯一办法是听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了解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的。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其智慧的,人的智力的本质决定了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使人变得聪明起来。”[2]在传统的教学培训过程中,一般采用的多是被动式的单向教学模式,而随着培训要求和学员素质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公务员培训的需要,必须辅以新的方法,实现“以学员为主体”的培训模式,逐步强化学员参与程度。结构化研讨的理念在于努力激发学员的参与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和组织学员在学习中研讨,在研讨中学习,注重引导学员进行“自我导向学习”。在研讨中,培训机构和催化师定位为“培训的设计者、引导者和管理者”,其作用主要在于组织、诱导和催化,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在整个研讨的过程中,最核心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催化师的催化,促进学员的“悟”,最终达到最佳培训效果。
由于催化师在整个研讨的过程中只是倾听者和引导者,他们不会对研讨的内容进行过多的评价,学员就能够克服胆怯心理,畅所欲言,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再加之,研讨的主题来源于学员,都是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感兴趣的课题,这就特别能够激发学员的讨论热情。在研讨会上,每一位学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分别从问题的一个侧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你一言我一语相互补充,渐渐显现出事件的全貌和真相。催化师引导学员通过民主的方式疏理各种因素,聚焦核心问题,问题的症结也随之清晰起来。在随后的下一次讨论中,学员已经逐步适应这种研讨方式,在事先会进行更充分的资料收集工作,对问题能够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每一位学员都能献计献策,传递好主意、分享好经验。
经过几轮的研讨,学员与教师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实现充分地互动,达到一种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效果,让枯燥的培训变成了一个凝聚集体智慧、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让学员充分享受这种自我参与、亲身体验、相互交流的过程。
第三,转换思维方式,有利于学员能力的提高。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学习者主观上具有一个认知结构,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主体的认知结构不断改变和扩建,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和发展的建构过程。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本质在于人的内部能力和倾向的变化,即学习是人的头脑中认知结构的改组和变化。[3]根据这一理论,我们不难发现任何的培训都不能忽视对学员思维方式的培养,帮助学员树立辩证的、客观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培训的重点方向之一。结构化研讨的最大优势就在于特别注重培养学员正确的思维方式,着力提高学员认识世界和分析世界的能力。
在以往的研讨中,学员习惯于垂直思维式的研讨,每个人的发言都从问题到原因到建议一气讲完,学员之间缺乏充分沟通交流。结构化研讨则要求催化师引导学员进行水平思维,即在一段时间内,大家都来查找具体问题,然后针对上述问题集中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最后再一起提出对策建议。这种研讨方式,使垂直思考嵌入水平思考中,注重培养学员的立体思维。
在每一阶段,即每一小议题的讨论过程中,催化师会合理运用头脑风暴法、利益相关方分析法、鱼骨图原因分析法、四副眼睛法等进行专题探讨。这种专题研讨方式最大的优势是它采用的是一种相互启发和借鉴的模式,构建了一种经验共享的学习模式。在研讨过程中,学员之间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可以激发学员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创新思维,这对于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结构化研讨过程中,催化师通过及时将潜在思考过程显现在桌面上,促进思考的严谨性以及思考的深度。不仅如此,小组成员通过观察与模仿催化师的思考方式与沟通方式,能够迅速提高自己的相关能力,催化师的最终使命是使每一个学员都学会用催化师的这种立体思维方式来思考和交流,从而使学员的认知结构发生改组和变化,学员内部能力的进步会使学员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