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环保生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一是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要求,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通过规划环评、重点行业专项环评和工业园区区域环评,明确主体功能区的发展定位和方向,合理确定发展方式和发展规模,细化环境分类管理。积极推进政策环评、战略环评,在城市规划、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开发建设等重大决策过程中,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充分评估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科学合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严控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着力构建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产业空间布局体系。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积极推进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资源、能源和废弃物的合理有效利用。大力培育和发展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市场前景广阔、可持续发展优势明显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节能与环保、医药、海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与清洁生产。在重点城市开展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加快形成节约环保的技术和生产体系,努力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良性循环。在抓好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批生态工业园区和再生资源基地,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实现资源、能源和废弃物的合理有效利用。三是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种、养、加”相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积极推进粮食、蔬菜、棉麻、畜禽产品、水产品、果产品以及茶叶、油料等重点农产品种养殖的生态化、高效化转型,实现大农业内部的产业对接。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和实用技术,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和产业化。积极推行农业规范标准化生产,有效控制农业化学品使用,建立一批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形成结构合理化、技术和产品标准化、生产环境生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的生态高效农业体系。四是用生态理念指导服务业发展。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加快建设一批生态旅游景区。发挥各地山水、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拓展旅游产品生态内涵和外延,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民族风情文化体验游、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康疗养生和农业休闲旅游等生态旅游产品。在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前提下,规划建设一批重点生态旅游区和休闲度假区。加强生态旅游品牌、整体形象的系统宣传,使生态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对外开放形象产业。五是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环保产业市场需求。鼓励多渠道建立环保产业发展基金,拓宽环保产业发展融资渠道。实施环保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应用、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着重发展环保设施社会化运营、环境咨询、环境监理、工程技术设计、认证评估等环境服务业。鼓励使用环境标志、环保认证和绿色印刷产品。开展污染减排技术攻关,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等科技重大专项。制定环保产业国家统计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