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我国391个高校及科研机构的4235个学科完成“体检”
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公布 大学排名第一的一级学科统计出炉
2013年01月30日09:00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链接一

指标体系五大改革

1.强调质量,淡化规模,树立学科评价的正确导向

采用多项代表性指标代替总量指标,同时对规模指标设置数量上限,克服单纯追求规模的倾向,在“比总量”和“比人均”之间找到“比质量”这个平衡点。

2.创新学生质量评价模式,开创学生质量评价的新视角

改革人才评价方式,强调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在校期间培养质量与毕业后发展质量相结合的评价理念。引入用人单位对“学生毕业后质量跟踪评价”;新增学生派出留学、交流指标,鼓励对学生培养的投入;首次引入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抽检情况指标,促进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全面提高。

3.创新学术论文评价模式,营造学术论文评价的良好氛围

以“SCI论文数”为单一指标评价学术论文的做法早已饱受诟病。本轮评估首次采用“定量与定性、质量与数量、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多维度学术论文评价”方法。如将论文“他引次数”及“ESI高被引论文数”与最新发表的高水平期刊论文同时纳入评价指标等,创立了学术论文评价的新质量文化。

4.改革科研成果评价模式,强调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

强调专利成果的转化与应用,鼓励专利成果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同时,在主观评价部分增加了社会服务和学术道德等内涵,邀请大量行业和企业人士及所有参评单位本学科专家对学科的社会声誉进行全面评价,形成了“崇尚创新、重视质量、社会参与”的科研评价新模式。

5.分类设置指标体系,突出学科特色,强化分类指导

进一步分门类、分学科设置指标体系,对特色一级学科设置特色指标,克服评估趋同导向。如对艺术类、建筑类、体育、工商管理等学科,设置“艺术创作水平”、“建筑设计水平”、“学生体育比赛获奖”、“优秀案例”等特色指标,鼓励不同学科办出特色。

链接二

数据可靠性四项保障

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确定后,可靠的评估数据是确保评估结果真实可信的根本保证。

1.优化数据获取模式,明确数据采集标准。一是明确信息采集标准,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度;二是继续采用“归属度”方法合理解决跨学科、跨单位合作成果的重复使用问题,从而既保证了数据使用的可信度,又肯定了不同学科、单位的团队合作,鼓励协同创新。

2.使用专门系统,进行重复数据检查。利用专门系统,对可能在多个单位或学科重复出现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对重复出现的信息进行甄别。

3.利用公共信息,全面核查填报数据。利用学位中心建立的公共数据库,对学校填报数据进行比对,核查所填数据是否准确、学科和单位归属是否正确。

4.部分数据网上公示,接受各方异议。在确保国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对部分内容进行“网上公示”,并对异议情况再按评估标准进行确认,确保评估工作公开、公正、公平。

(责编:万鹏、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