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31日08: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
如何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科学布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成为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
经济目标与环境目标并行
本报驻美国记者 丁小希
美国芝加哥大学保尔森中心长期致力于发展中美两国可持续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研究与合作,是由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在卸任后于2011年创立的。接受人民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已经访问中国70多次的保尔森正准备启程前往中国。
记者:有人说中国城镇化和美国高科技将会是21世纪全球经济的“两大引擎”。请问,您认为中国新一轮城镇化进程有哪些特点?面临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中国城镇化的未来前景如何?将会对世界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保尔森:美国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经济输出占到全球经济输出的1/3以上。两国面临的许多挑战都是相似的:确保强劲但平衡的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并优化就业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
全球繁荣取决于中国重塑其经济模式及继续充当经济增长引擎的能力。然而,追求经济目标和环境目标应当是并行的,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保护公众健康和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应该优先。中国成功的城镇化是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实现城镇化进程中可持续的经济繁荣具有巨大的意义。
事实上,在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进程都将不可避免地引发经济和环境利益的紧张关系,无论是建设新道路还是新建筑,还是增加家庭用电和汽车能源耗费,我们的城市地区消耗着地球不可再生资源的绝大部分。中国城镇化的特点不仅基于特殊的人文、自然、历史、地理条件,而且新一阶段的城镇化进程无论是范围还是规模,都是前所未有的。
如果只是强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短期规划,就不会建立起持久的繁荣。中国政府十分清楚这一点,正如在近期所作出的阐述那样,如果破坏了自然资源或者损害了环境所依赖的食物、水、能源和清洁的空气,那么一个现代经济体将无法保持繁荣。
中国“十二五”规划反映了在设定优先级前提下成功实现城镇化的雄心勃勃的目标,包括确保:更平衡的增长、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密度等。如果得到充分实施,这些行动将会对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具有重大经济和环境意义。
机遇是巨大的,但事实上前所未有的城镇化规模带来的挑战更为显著。中国政府在从无到有地创造城市,而且这些城市将实施最新最前沿的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避免经历其他国家在城市规划上所走的弯路和犯下的错误。我相信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强大的,拥有把握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记者:中国的现代化和城镇化之路是没有可参考模式的全新探索。您认为在探索的过程中,中国应如何做到平衡兼顾?
保尔森:城市是消费的中心,如果没有适当的环境管理,将人们聚集在一起将会制造额外的压力,加速消耗本就稀缺的资源。如果有正确的规划、监管和执行,高密度、紧凑型的城市实际上可以减少对土地的需求,从而能释放更多农业和开发用地。
智慧型城市规划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基础设施建设的人均成本,使投资能够集中在高性能高效率的体系中,这一点在设计交通、能源和供水系统方面尤其突出。精心设计的城市能在空间和资源利用方面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居民的“碳足迹”。例如美国的纽约,就是一个拥有优良交通运输系统的大都市。正如我住在纽约市时发现的,纵横交错的街道和布局使人们能够较容易地步行,交通管理机构能够在联网的情况下针对大路和小街道进行不同层级的集中管理,司机也能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路线到达目的地。此外,纽约还有遍布全市的地铁和许多自行车道。其结果是,纽约这样一个看似拥挤的大都市,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美国全国平均水平低了75%左右。
我相信中国能够借鉴成功经验,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最佳城镇化道路。可以肯定的是,如能实现下一阶段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镇化,催生的经济和环境效益都将十分巨大。
下一页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