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各种形式的协商民主,不仅在解决政府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和难题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政府决策更为科学、民主和透明,而且,协商民主作为一种行政民主,在提高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和合法性方面作用显著。协商民主也是人大代表监督政府、公民参与政治和政府事务的有效途径。然而,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协商民主最大的好处可能在于,通过协商民主这一过程,可以减轻地方政府需要承担的无限责任。长期以来,我国不少地方政府未经科学论证和民主协商擅自上马各种项目和工程,由于决策失误导致大量资源浪费,民怨沸腾,许多涉及当地百姓民生的项目在民众的强烈抗议下被迫放弃。此类失误,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决策前缺乏协商民主的环节。如果地方政府提早做好协商、听证、咨询等工作,可能就会避免出现官民对抗、资源浪费和决策失误。而且,即使出现决策失误,地方官员也不必承担全部责任,而经过协商后的决策,更容易得到民众的支持,执行起来更加有效。因此,践行协商民主不仅可以减少决策失误,缓和官民矛盾,而且可以减少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出现执政失误,从而达到保护干部的目的。
当然,协商民主要取得良好的效果,也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作为协商民主的各方参与者需要地位平等。这意味着在协商过程中政府领导要与普通公民、企业领导要与员工处于平等的协商地位,没有强迫。协商需要做到充分地、坦诚地交流,不预设结果。其次,协商民主要求参与者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和判断能力,而且政府层级越高,协商所需要的参与者能力越高。在一些较为复杂的决策中,参与者不仅需要较为专业的知识,而且需要对政府的运行机制、财政状况等有所了解,这样才可能达到较好的协商效果。如果参与者不熟悉协商和讨论的话题,那么协商结果就存在被某一参与方左右的可能。再次,协商民主也需要参与者具备一定的妥协意识。协商不可能让所有参与方都获得十分的满意,往往是各方妥协和平衡的结果。如果各方拒不妥协,协商将不会产生任何结果。如果说民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那么相较于选举民主而言,协商民主就是充分展示这门艺术的制度平台。
最后一点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点,协商民主制度的细节需要精心设计。一套不合理的协商制度,不仅影响协商的过程和结果,也会影响参与者对协商民主制度的信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制度设计的细节决定了协商民主的质量。有研究表明,有专家参与设计的协商民主制度形式在程序上更为公平和民主,即使在参与者参与能力和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实际上,不仅仅是协商民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很多制度改革和创新都是在基层和草根试验基础上生成发展而来。村民自治就是在中国进行了20多年的试验之后才最终成为正式的法律和制度。1998年在四川遂宁的步云乡乡长直选,则开启了乡镇领导公推直选的先河。根据我们的统计,经过10多年风风雨雨,公推直选目前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数百个乡镇展开试点工作,没有试点的省市只有9个。四川的乡镇基层民主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近年来,公推直选在四川一些地方已经成为乡镇基层领导干部任用的标准制度和程序。对这些试验,虽然也有学者做过案例研究,但较为系统地对这些制度创新的评估仍然十分缺乏。从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有的在提高基层政府合法性、提高基层治理水平、预防和遏制腐败、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等方面效果显著,有的则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什么样的公推直选模式在这些方面最有效,不仅需要专家学者们科学系统的评估,更需要各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和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