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进行环境信托的实践尝试并不多,发展乏力,如何建立和完善其机制,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法律框架的不完善需明确环境信托受托人选。目前我国《信托法》第 24条规定:“受托人应当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法律、行政法规对受托人的条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这一规定对环境信托受托人的主体资格准入而言并非适用。因为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不仅专业性强,而且耗费的人力物力量大,一般的自然人、法人不宜担任环境信托的受托人。因而在环境信托的受托人选用上,建议选用具有环境生态保护能力的民间环保组织较为合适。因为民间环保组织的宗旨与环境信托的理念高度吻合,同时民间环保组织的成员众多,其中多数成员都拥有较高的学识和专业技能,并且其物质和资金来源较为广泛,便于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二是管理办法的不适用需构建环境信托管理制度。《信托法》和《信托公司管理办法》虽然为环境信托提供了一定的法律基础,但由于其环境信托的特殊性,适用性不强。而且迄今为止又尚未出台真正的环境信托管理办法。为此我国应尽快制定专门的环境信托管理制度。应当就环境信托的发起设立、环境信托合同的签订、环境信托财产运作管理、委托人权利义务、受益人权利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此外,还应就环境信托的监督管理进行具体规定,明确各环境事业的主管机构,将环境信托管理机构的管理职权、分工及相应的责任一一加以明确,以使环境信托有章可循,以此保障环境信托的顺利运行。
三是鼓励措施的缺失需健全环境信托税收政策。从实践来看,税收制度是促进环境信托发展的最有效措施,而在我国现有的税收制度层面上,信托税制尚未建立健全,针对公益信托的税收政策更无从谈起。从世界上公益信托较为发达的国家来看,通常都有税收优惠的规定,我国也应当逐步建立针对公益信托的专门税收政策,明确在环境信托管理运用信托财产期间,发生的营业税、所得税、印花税、增值税等制定特别的税收减免政策。
四是登记规定的不完备需改进环境信托财产登记制度。目前我国的登记管理方式中只有常见的交易、继承、赠与登记等传统类型,并没有性质特殊的信托登记规定。信托登记制度的缺失,事实上造成各类财产信托在设立时普遍遇到多种法律难题,财产变更的合法性一直难以完善。在实践操作中,往往需要采取签订辅助合同等变通方式加以弥补。由于信托登记制度的不完备,采用财产信托方式构建环境信托也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应尽快就我国现行财产登记制度加以改进,明确环境信托财产登记的相关条款,就信托财产登记的程序等一系列内容形成明确规定。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