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基本规定性
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曾出现过不同类型的文明,每种文明也都有属于自身的基本规定性。文明的规定性即文明的本质特征,也是文明属性中最具有表征性、最能揭示文明实质的内容。把握文明的基本规定性是了解文明得以存在和发展、长盛不衰的密钥,也是认识和解析文明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植根于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同时也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和精神。我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基本规定性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明。文明类型与社会形态息息相关。不同的社会形态包含着不同的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生产状况、生产的形式和结构,展示不同的社会发展程度和状态,因而也就呈现出不同的文明特征。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因而原始社会的社会文明程度就相对较低。从原始社会以后,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能力的提高,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状况的改善,社会的文明程度在提高,人们的文明水平也在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社会生产状况和社会进步水平的反映,不可避免地要带有社会主义的性质,同时也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一要不断积累和发展,实现文明的发展和繁荣;二要实现文明成果的普遍占有和合理共享。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是以人为本的文明。一种文明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人的因素,决定了文明的性质、质量和命运。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的文明片面地强调物质在文明中的绝对主导性,在本质上重物而不重人。而有的文明虽然也把人的因素考虑在内,但在本质上却是属物而不属人的,因而人也最终会受到物的压迫和异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是作为人类社会发展高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文明的具体形式,把包括人的生命、价值、尊严和实现在内的所有属人因素都视作自身文明的核心和灵魂,把人的理性需要及其实现作为第一要义,把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作为评价文明的根本要素。这样一来,坚持以人为本就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获得了巨大的先进性和无比的优越性,就成为能够代表人类进步方向和社会发展理性意志的文明。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是高度开放和包容的文明。在人类文明演进的历程中,有的文明在发展初期善于开放和吸纳,具有包容性,但一旦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程度就转而成为封闭性和排斥性的文明,不仅不再对其他文明开放,甚至故意与其他文明对立冲突。这样,封闭性和排斥性就扼杀了文明的生长能力,使它限于困顿、遭到中断甚至灭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继承了千年以来中华文明的优势,是一种高度开放和包容的文明。高度开放和包容是与社会主义的先进性、进步性相关联的内在品质,是社会主义文明的天然优势。这种高度开放性不是有限的、权宜的和临界的,而是广泛的、始终的和一贯的,它对于其他文明的包容和吸纳与对其他文明的给予同时存在、并行不悖。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是富于创新和发展的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在性质上是社会主义的文明,在发展时序上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它既不是社会主义文明的代替物,也没有终结社会主义文明,而是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不断向着社会主义文明更高级的、更成熟的阶段迈进。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属性,是其发展的动力之源。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基本状态,是其创新的表现和目的。没有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没有前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也就会陷入困顿和停滞。在不断改革开放和经常性地调整社会生产结构和关系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就能够得到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不断地积累新的文明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