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专家:微博恐惧凸显官员群体几大软肋
荆学民    李彦冰
2013年03月06日15:18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把握舆论变动的辩证特征,对于党政官员辨别民意大有助益

仅仅懂得并熟练驾驭新媒体技术还远远不够,党政官员还应该能够对网络所反映的民意进行甄别分析。准确把握并准确分析舆情在当下中国尤其重要。

准确的舆情分析能力首先要求党政官员必须认清舆情与民意之间的关系。舆论首先是群体或公众意见,而且是社会的优势意见,并且这些意见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和共同性。显然,社会舆论是民意的表达,不同的群体意见或公众意见表达的是不同类型或性质的民意。至于哪些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民意,需要党政官员去甄别和判断。

准确的网络舆情分析能力要求党政官员能时刻关注舆论和民意的变化。舆论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惯性。一种舆论伴随个体心理、社会心理、制度环境、突发事件等因素的变化,会不断出现变化,呈现出波动的特点。尽管一种舆论会被新的舆论所取代,但是它依然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存在,甚至在适当的条件下会卷土重来,这就是舆论的惯性。把握舆论变动的辩证特征,对于党政官员辨别民意大有助益。

当下中国的舆论场纷繁复杂,甚至舆论争锋已经在局部演变成为了意识形态的争论和斗争。在这些舆论争锋中,党政官员既不能沦为无原则的墙头草,也不能倒向穷凶极恶的资本,只能坚持人民立场,站在人民大众一边,顺应主流民意,甚至引导舆论。

部分官员头脑中依然持有“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落后观念

媒介素养应该是党政官员内在政治操守和政治传播观念的自然升华,而不单纯是应对媒体的一套套策略。

成熟的媒介素养要求官员能泰然自若地面对媒体。中国部分官员还没有从传统思维中解脱出来,头脑中依然持有“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落后观念,还没有建立起“官员应该熟练运用大众媒体,甚至驾驭新媒体”的现代治理观念。这样的政治思维,导致部分官员面对媒体时要么支支吾吾,不知所言;要么遮挡镜头,羞于表达;要么气急败坏,殴打记者。如若自身确实存在负面问题,更是如此。泰然自若、气定神闲地面对记者和媒体在某些官员心目中简直就是奢望。

成熟的媒介素养要求官员能训练有素地向媒体释放政治信息。在中国,行政力量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就导致政府和党政官员对信息的占有具有垄断性和权威性。党政官员如能恰如其分地利用这些特点,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媒体为我所用,还能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和个人形象。如若相反,则会遭遇政治信息“梗阻”,党和政府的执政合法性会在政治信息传播不畅的情况下不断流失,最终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

让我们的党政官员面对微博亲切而不畏惧,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沉重性在于,理论上既不能正确认识微博,实践上由于自身的“不干净”而十分害怕微博的“正能量”燃烧了自己。但是,这都不能构成躲避微博的正当理由。面对微博,党政官员首先需要做到理论自觉,用政治传播的理论去指导具体的行政行为,真正实现十八大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目标。

(作者分别为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北京联合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