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改作风,干部有四大顾虑
杜凤娇
2013年03月06日15:29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所有顾虑归为一点:最担心出现反复

  清新之风让人拍手称快,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干部群众向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表达了他们的心底顾虑:

  顾虑一:成一阵风,风吹过,“改过来又变回去”。有位受访干部即兴作打油诗一首,“党政干部改作风,最怕又是一阵风。调控切忌人来风,务实杜绝一阵风。”担心成为“一阵风”,是因为人们心底的疑虑还在。过去,我们也曾在减少会议、砍掉文件简报、压缩“三公”开支上有过不少举措。但勿庸讳言,大多时候是雷声大、雨点小,往往风刮过一阵,也就不了了之。

  当前,广大党政干部已经切身体会到了改作风的成效。“春节前一块儿吃顿饭?”“纪检盯得紧,算了吧。”有受访干部对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说,连日来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对白。但是他们还是隐隐有些担心:改作风能否持续下去,效果能否保持住?“希望这次改作风不要变成‘一阵风’,吹一吹就走了,从而掉入‘改过来又变回去’的历史周期律”。

  有专家指出:“改进工作作风在我国决非新名词,不仅不是新名词,反而还出现过‘改进-回归-再改进-再回归’的循环怪圈。”之所以会陷入这种怪圈,是因为制度保障及惩处不力,不仅在如何转变作风上缺乏具体事项的列举,而且对公然违反者也缺乏惩处。久而久之,官员们自然故态复萌了。

  顾虑二:矫枉过正,过了头难免不长久。“八项规定”推行以来,会议越来越短,讲话越来越实在,但是一些地方的极端做法令人哭笑不得:如某地要求干部下乡调研自带干粮,某地“两会”期间部分委员、代表大呼会议伙食“吃不饱”……

  “大家辛苦一年,春节欢聚一晚,本是传统风俗,人之常情。杜绝浪费、防止贪腐是好事,但不可‘一刀切’、‘大跃进’。”一位受访干部说道。而在一些地方的政府机关,美其名曰的“严格执行”,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事实上的“矫枉过正”。这样的改作风既不符合工作实际,也不符合人之常情。

  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了解到,今年春节,虽然干部的吃喝应酬少了,但是其他“应酬”却一点也没少,下基层慰问,与群众话家常,忙得不亦乐乎。一位青年干部对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说:“今年春节,少了推杯换盏,人情却更浓了。年终岁尾,务工青年返乡了、农村青年闲暇了、莘莘学子放假了,这正是走进青年拉家常、接地气的好时机。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支持他们的就业创业,这样的‘应酬’即便再多一些又有何妨?”如果矫枉过正,连这样的“应酬”都取消的话,那岂不是因噎废食?

  顾虑三:担心阳奉阴违,陷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尴尬境地。很多受访干部担心改作风陷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尴尬境地。受访干部们普遍担心:一些习惯了吃喝要高档酒店、调研要层层陪同、开会要长篇大论的官员,深知“枪打出头鸟”,可能迫于形势有所收敛,在这段时期,他们可能不敢乱动,但不排除会想方设法探寻底线,寻找新的“机会”。

  对这种阳奉阴违的干部,大家称之为“变脸”:群众面前一个样,私下另一个样。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一些干部还存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有着瞒天过海的高明手段,既落了个作风清廉的好名声,又能中饱私囊、满足一己之私欲。这样的干部多了,结果便是不良风气虽然有所遏制,但铺张浪费依然普遍存在。而“玩潜伏”的阳奉阴违现象,也对监管提出了挑战。

  针对这种情况,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及时采取相应的手段,从源头上进行管控。“改作风,需建立横向综合、纵向垂直的监督体制,使地方监督机构既独立于被监督对象之外,又拧成一股绳,敢于并有能力行使具体到位的监督权。”

  顾虑四:担心作秀,成为相视一笑的形式主义。改作风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无论是中央的“八项规定”,还是各地的“严格约法”,不是让官员去秀廉政、秀亲民、秀简朴,好像形式上越不花钱,穿得越破、吃得越差就越显示亲民。

  老百姓需要的是干实事的干部,华而不实的作秀本身就是风气不正的表现。有受访干部对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说:“改作风,其实质应该是‘作风回归’,发自内心、由内而外地转变以往那种高高在上、居高临下、脱离群众的陋习和歪风,重拾优良传统,抛掉功利主义,抛掉形式主义,抛掉没用的华丽包装,抛掉一切影响我们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包袱,抛掉影响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桎梏,轻装前进。”

  所有顾虑归为一点:最担心出现反复。不良作风也好,腐败也罢,均可能变本加厉。若如此,则公众被清廉、清正、清新之风唤起的对党的信任感将会大打折扣。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