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李 刚 熊 建 智春丽
2013年03月21日08:3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投入可转为经济新动力
“留在最有竞争力的地方”
加大民生投入,是两会期间出现频率最高的声音之一。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教育另一头连着就业,就业问题关系千家万户。没有教育就没有就业,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何谈民生?
新形势下对民生问题要有再认识。投入是必要的,但不应将其看作成本,更不是包袱。因为民生投入可以转化为经济动力、发展资本。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困难很多,过去赖以发展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廉价劳动力越来越缺乏市场,而就业这个盘子不能不稳。两会期间,不少企业家委员指出,虽然旧的红利在消失,但国内市场和区域开发空间广阔,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科技教育整体水平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资金供给充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生产要素综合优势将长期存在。
“我们不会搬到更便宜的地方,而是选择留在最有竞争力的地方。”3月7日,身处传统行业的香港溢达集团主席杨敏德委员在参加政协小组讨论时直言。
企业不走,就业就能留给当地。“现在有很多声音说,我国的传统行业特别是纺织行业已经失去竞争力。印度、柬埔寨这些劳动力便宜的国家正在替代我国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杨敏德说,对廉价劳动力时代的离去无须担忧。因为技工时代、专业人才时代接踵而至。我国每年毕业几百万大学生、工程师,让传统企业具备了转型升级的好机会。
“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是需要中层管理人员的。这一批大学生现在已经当家,传统行业转型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杨敏德说,“所以,我们不会把企业搬走。”
就这样,企业在获得新红利的同时,就业市场不会走弱,定能支撑起新一轮经济发展,而经济的持续发展又能创造源源不断的就业机会。这就构成了民生的良性循环。
两会结束后,钟南山又回到他的日常工作岗位上,但还有许多问题一直让他放不下心,环境污染的治理问题,医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食品和药品安全的问题,政府职能转换的问题……他回到广州后还将继续收集这些方面的资料和群众意见。
“本次大会,我最关注的是《政府工作报告》及代表们所谈论的‘五位一体’的建设问题,包括各项民生问题,以及涉及面更广的生态环境健康问题。”钟南山表示,“十年后,我们的空气污染治理将有很大的改观,相信我们的政府和人民。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治理雾霾不会像国外一样需要30年。”
像钟南山一样,代表、委员们回到工作岗位,带着会议上的真知灼见,带着改善民生的法宝利器,让中国梦的实现更有底气……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