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住政府“钱袋子”,让贪污浪费无处可藏
要求之三: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制度,把政府所有收入和支出都纳入预算,逐步做到所有政府开支都要事先编制预算。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
在今年“两会”上,反腐,当仁不让成为代表委员们的最热议题之一。
“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奢靡之风滋生蔓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财政预算监督不力,不该花的钱花得太容易。”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沈进进的话,颇具代表性。
管住政府“钱袋子”与反腐之间的联系,并非今年“两会”才被关注。在2012年“两会”上,就有代表建言:“许多腐败就是从‘预算外’资金开始的。比如公款出国旅游控制不住,为什么?关键是不少官员动用的是所谓机动资金。中国要反腐,不解决‘小金库’,就无从治理。”
用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制度,有效从政府“钱袋子”上反腐,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在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再次向这块硬骨头“宣战”。
“总理强调把政府所有收支都纳入预算,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本质上都是‘限权’。是从一‘入’一‘出’两方面,不给某些官员铺张浪费、跑冒滴漏留余地,也能切实减少企业和社会的负担。”林喆教授解析。
中国青年报记者梳理发现,相关措施已经起步。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姚胜就表示,今年提交的政府预算报告中的四本预算,已形成了政府全口径预算的基本框架。增加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让过去的“一本账”变成“四本账”。“过去对政府公共财政预算方面的审查监督力度比较大,今后在其他三个预算方面,也要进一步加大审查监督力度。”姚胜说。
预算外资金“入库”,也在稳步推进。2010年6月,财政部制发《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据财政部2012年初步统计,2011年,中央约60亿元、地方约2500亿元原本属于百姓口中的“小金库”,被纳入了预算管理。
取消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的春风,也已拂面而来。
3月18日,在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上,它被作为国务院今年九项任务之一,写进了时间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