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作了新的系统性阐述。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时,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同“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并列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无疑为“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六大之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提出之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也有了新的拓展。2005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明确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他还同时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是有机的统一体。自此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成为全党共识。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由“三位一体”拓展为“四位一体”,明确提出了“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命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时,都是以“四位一体”为依据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