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06日11:17 来源:光明日报
为切实弘扬优良学风,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分批共资助了200种学术期刊。记者 王琎摄
全国社科规划办网站最近在显著位置发布了一条“关于加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审核的通知”。“通知”对一些项目承担者故意错填、虚报阶段性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提出严厉批评,并表示将“视情况作出降低鉴定等级、终止或撤销项目处理;特别严重的,对项目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这是全国社科规划办倡导优良学风的一个常规性举措。
“要通过科学管理,形成一个好的学风引导机制,对当前学术界的不正之风起到一定矫正作用。”中央领导同志对国家社科基金殷殷嘱托。多年来,规划办始终把推动社科界弘扬优良学风视为使命,矢志不渝地捍卫学术尊严,切实有效地维护着基金形象。
宽严相济:“免鉴定”与“缓结项”
“一个字:严!”
谈到对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感受,“贵州《百苗图》现代图谱”承担者杨昌儒教授脱口而出。杨昌儒告诉记者,项目完成后填报结项材料时,本以为自己的成果可以顺利结项,未曾想一段时间后收到全国社科规划办反馈回来的专家鉴定意见,要求修改完善后重新申请鉴定。
有这种经历的不仅仅是杨昌儒。以年度项目为例,2012年共有321项成果因质量问题暂缓结项,需要参考鉴定意见修改。这些成果中,有研究内容离题的,有理论深度不够的;有概念范畴不清的,有逻辑结构混乱的;有数据资料陈旧的,有引用文献失范的;有调查研究不全的,有对策建议不实的。
“在学风问题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的当下,国家社科基金坚守什么样的立场态度、坚持什么样的评判标准,能不能有所作为、能不能独树一帜,社科界广为期待。”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学者,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孙正聿十分感慨,“在学风方面,提倡‘严’字当头是完全应该的。”
与诸多项目承担者体会到的“严”相反,一些项目承担者体会到的是“宽”。安阳师范学院韩江苏教授便是其中之一。而这样的“宽”,让韩江苏倍感温暖。
韩江苏在承担“甲骨文图文资料库”这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准确地还原有鲜明叠压关系的甲骨文字,使项目成果精益求精,从而对得起国家社科基金这块“招牌”,先后两次慎重地申请延期结项,均获全国社科规划办批准。
“不同课题、不同学科的研究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所以在管理中也要充分尊重一些研究项目的特殊性。”言及上述情形,全国社科规划办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既有鉴定之后顺利结项甚至免于鉴定的,也有暂缓结项、终止甚至撤项的,但无论“宽”或“严”,都是为了引导优良学风。恰如其分的“宽”或“严”,都能使学者潜心研究,砥砺精品佳作。
确如其言。杨昌儒根据鉴定专家意见进行了整整1年时间的认真打磨,既增加了必要的内容,又将140万字较为庞杂的文章提炼浓缩到20万字,重新鉴定时,专家评分由平均59分提升至81分,等级由“不合格”上升为“良好”。“明清以来山西人口资源环境”等10多项课题,第一次鉴定时为“合格”等级,课题组参考鉴定专家意见修改后,第二次鉴定时平均分数达到了90多分,结项等级提升至“优秀”。而在历经两次延期结项、近10年艰苦奋战后,韩江苏的“甲骨文图文资料库”项目成果最终被5位鉴定专家一致评定为“优秀”,并不约而同地认为“值得出版”。
下一页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