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购潮”源于黄金价值提升
是抄底,是盲目跟风,还是合理的投资需求?是买是卖,还是持币观望等待?与骤然下跌的国际金价相比,老百姓似乎更关心眼前的实物黄金“抢购潮”。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市场对黄金对抗风险功能的认识日渐提高。”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张炳南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金价大幅下调,在半年内从每盎司1030美元下调到680美元,但投资者醉心于股票等泡沫资产,并未把黄金纳入自身资产组合的规划。相比之下,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与深化,以及通胀压力的持续,投资者对黄金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逐渐增强,而此轮黄金抢购正是这种意识最充分的体现。“许多投资者在找机会购入更多黄金,此轮下跌无疑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与此同时,各国经济体也在持续买入黄金。2010年,各国央行对黄金的投资方向由20年持续净卖出改为净买入;2012年,各国央行总购金量达到30年来最高值。
对于国内近期“抢金潮”,张炳南认为“是件好事”。“藏金于民是中国长期要做的一件事。我国人均实物黄金拥有量为6克,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1/4,民间藏金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抢购黄金说明老百姓对黄金安全性和抗通胀功能的认可,表明了黄金在人们心中的价值。”
同时,这也反映出国内老百姓投资渠道相当有限,缺乏丰富而安全有效的投资方式。
那么,消费者到底应不应该购金呢?“消费者如果跟风去买黄金,看别人买了我也买,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张炳南认为,老百姓要科学规划自己的投资组合,“一般来说,黄金占家庭可投资资产的1/10较为适宜,如果低于5%,则有必要适当增加黄金投资占比,逢低买入是明智的选择。“不要太过纠结于一时价格的涨跌,关键要长线持有,使其成为科学配置家庭资产的一部分。”张炳南建议。
在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看来,抢购黄金是一次中国老百姓集体的投资选择,是正常的投资行为,是中国消费者投资意识的真实反映,市场无须过度解读。她建议消费者莫要盲目参与黄金期货等风险较大的投资交易,普通老百姓购金也要量力而行,“必须意识到,黄金价格大幅上涨已经不太现实,期待投资黄金获得暴利的心态要放弃。”
事实上,随着5月2日国内黄金期货和现货金银全线收跌,以及小长假结束,假日效应消退,商家中的“淘金客”明显减少,消费者开始观望。
更多内容>>>欢迎进入【理论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