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专家探析“就业难”与“招工难”两难并存探因
苏海南 张车伟 周天勇 李春玲
2013年05月27日08:06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阅读延伸三

  大力促进就业公平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大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不得对求职者设置性别、民族等条件,招聘高校毕业生,不得以毕业院校、年龄、户籍等作为限制性要求。规范签约行为,任何高校不得将毕业证书发放与高校毕业生签约挂钩。

  ——国务院《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解决两难问题,既需顶层设计,又需增强就业能力

  主持人:近日,习近平同志到天津调研时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世界性难题,要从全局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就业问题?

  周天勇:我们认识到就业形势和问题的成因后,促进创业和就业,需要切实从战略上进行调整,体制上进行改革,政策上认真设计,法律上放活和促进。

  在党和国家层面上,应当将建设创业型国家,发展小企业,上升为最高级别的国家战略。将宏观调控的目标依次调整为:就业、增长和物价水平;将地方主要领导政绩考核指标的排序依次列为:就业、环境、经济增长。

  除了宏观战略定位和综合体制的改革外,还需要进行各部门的体制改革,以及出台协调和有合力的促进政策,并且颁布一部真正有用的创业和中小企业促进法。

  苏海南:首先,要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促进低端产业稳步更新换代,在国际产业链条上提升位置。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更多的白领、灰领岗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从根基上缓解就业难,同时也为缓解招工难创造基本条件。

  其次,要下决心调整我国劳动力素质结构,逐步实现我国劳动力素质结构形成橄榄形状。为此,一方面要改革教育体制,加强产学研的结合,使教育更好地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培养的大学生大部分都具备用人单位所需要的能力,大幅度提升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从而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另一方面大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对40、50人员和农民工的免费培训、职业教育,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大大缓解他们的就业难;与此同时,还要更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加强终身教育,全面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水平,为大幅度提升劳动者队伍的素质水平夯实基础。

  主持人:具体到劳动者个人,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找到适合的工作?

  张车伟:对于新进入劳动力市场者来说,扩大劳动有效供给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如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增强就业能力。鉴于目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者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就业形势,就业能力对不同人来说意味着不同的含义。

  对于高中及以下教育程度毕业生或者农民工来说,由于他们一般选择“生产性”岗位就业,现实的情况是大量就业岗位等待人去填充,很多人难以就业的原因往往是因为素质低或缺乏技能,对于这些人来说,提高素质和技能,从而造就更多的合格劳动者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对于高中以上毕业生或者说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形势完全不同,除了提高素质和技能水平外,还必须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放在重要地位,不仅要培养更多的合格大学生,还应该鼓励大学生自己创业。

(责编:朱书缘、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