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5日08:3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围绕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的,这不仅给能源资源供给带来很大压力,而且使生态环境难以承受。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带动产业升级,同时培养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党的十七大提出,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几年来,各级政府和企业、科研机构、大学加大了对科研开发的投入,技术成果开始大量涌现。2011年,我国在国内申请的技术专利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但发明专利较少,质量有待提高。目前,民营企业申请专利的数量占全部专利申请量的67%,已成为自主创新的主力军,而国有企业和大学拥有的巨大创新潜力仍有待发挥。去年,国资委制定了关于发挥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骨干和带动作用的若干规定,提出把企业创造的技术成果的价值列入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范围。这是管理理念上的一大进步,对企业自主创新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大学集中了大批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应成为科技创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但由于多种原因,知识老化、不重创新成为我国大学与发达国家大学的主要差距。在2011年全球大学专利申请量的排队中,我国没有一所大学进入前50名。改革教育体制,实行简政放权、优胜劣汰,是提高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我国的重点大学只有站在全球科技进步的最前沿,成为研究型大学,并以科研带动教学,才能培育出创新型人才。我们也只有立足于国内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建成创新型国家,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围绕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
我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重点和难点都在“三农”。根据国际经验,进入高收入行列的国家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二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赶上二、三产业的水平;三是农民人均收入赶上城镇居民。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只有50%多一点,农民工还没有完全融入城市;农业劳动生产率只及二、三产业的28%;农民人均收入只及城镇居民的1/3左右。
当前,解决“三农”问题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是农业劳动力转移有出路。我国很多地方存在招工难问题,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因为那里的工人工资更低。如果我们不抓紧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创造好的环境,等到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了,就会失去历史的机遇。二是大量社会资金急于寻找投资出路。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只能靠吸引社会资金来满足,而现在社会资金很充裕,却苦于找不到投资渠道。三是市场对优质绿色农产品需求旺盛。解决农产品价格波动问题,解决农业标准化、无公害生产问题,对发展社会化、现代化大农业提出了紧迫要求,这将有力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围绕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关键在于优化资金配置,因为资金配置到哪里,人力、设备、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就跟着流动到哪里。
我国金融资本的规模巨大,但由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资金流动性差,需要资金的企业难以获得资金支持。去年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放宽准入,建立地方性监管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和贷款担保制度,完善以用汇为主的外汇管理体制,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等,亟待出台综合配套的改革文件。合理的金融改革顺序应把市场准入放在最前面,其次是完善监管和风险担保体系,第三是利率市场化。因为前两步改革可以形成充分竞争格局,并防范市场风险,从而为利率市场化创造前提条件。现在利率市场化已自发突破,而前两步改革尚未推出,就容易出现垄断利益、寻租行为和潜在风险。制定金融体制改革的周密配套方案并有序推出,已成为当务之急。
《 人民日报 》( 2013年06月05日 07 版)
上一页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