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1〗(一)产生背景和原因 20世纪80年代初劳工党建党时,适逢巴西军政府实行独裁统治和工人运动风起云涌时期。为此,该党提出创建民主平等的工人政府,不排除用暴力手段夺取政权建设社会主义。其政策主张因体现了当时巴西社会各界对民主的强烈诉求,得到了中下层民众的广泛支持,使该党在短期内迅速壮大,并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自建党之日起,劳工党领导人就宣称自己是社会主义者,明确反对资本主义,倡导社会主义,但对实现社会主义的路径并不明确。1982年11月,时任党主席卢拉表示,“劳工党的方向是社会主义,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说实话,我不清楚”。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就国内而言,巴西军政府还政于民,开启了“再民主化”进程;就国际而言,苏东剧变导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国际共运遭遇严重挫折。由于意识到频频发动自下而上的工农和学生运动不仅无助于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还可能带来社会不稳定,影响党的民主形象,劳工党开始强调在坚持建设巴西特色社会主义和保持左翼政党特色的前提下,以民选方式参政和获取政权,劳工党由此开始从“激进的反对者”到“务实的建设者”的转变。
20世纪90年代,巴西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虽然在初期取得了较快经济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发展陷入困顿,社会矛盾日益加剧。世纪之交巴西爆发金融危机,使新自由主义成为众矢之的。在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和对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的反思中,巴西社会主义思潮再度兴起。
(二)形成过程
自1990年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首次提出“劳工社会主义”到1999年二大将“劳工社会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劳工党一直没有对什么是“劳工社会主义”进行系统的理论阐述。2001年,劳工党名誉主席卢拉率该党高级代表团访华时谈及对社会主义的看法时表示:“劳工党不认为世界上只有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社会主义的建立应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要从国家现实情况出发,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逐步实现对现行社会制度的改造。”从中可以看出,巴西劳工党对社会主义,有了更为理性的判断和思考。
2002年劳工党候选人卢拉在大选中获胜,成为巴西历史上首位左翼总统。2006年,卢拉因政绩卓著连选连任,进一步巩固了劳工党的执政地位。2007年8月31日至9月2日,劳工党举行三大并通过了“关于劳工社会主义的决议”。根据上述决议20点内容对“劳工社会主义”进行了阐述,并重申劳工党在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挑战是“重建社会主义的选择”,确定将社会主义事业作为党的基本的、历史性的和理论性的任务。
二、理论源泉和政策主张〖1〗(一)理论源泉 巴西劳工党虽然至今没有加入社会党国际,但它“同社会民主党保持着,并将继续保持公开和坦诚的关系”。由于劳工党与社会民主党确实有不少相似之处,如主张政治多元化、多党制,奉行改良主义等,因而通常被视为具有社会民主党性质的左翼政党。虽然“劳工社会主义”理论主要来源于民主社会主义,但劳工党并不把民主社会主义看作解决巴西社会问题的办法,而是更加强调结合巴西本国国情,建设“有巴西特色的社会主义”,呈现诸多本土化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