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自信背后的三个自觉
王国平
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表达。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背后的自觉,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国梦的共同需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背后存在着三个自觉,即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性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选择、人类文明成果的积极汲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上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实现形态。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趋势性的社会形态选择,反复被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发生和广泛展开的实践所验证。资本主义制度内生的不可克服的矛盾恰恰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前提,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又为科学社会主义注入了持续的活力,铸就着新制度竞争和发展的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主要基于如下判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历经曲折、坎坷,艰苦探索而概括形成了包含道路、理论、制度有机统一,并被实践反复证明具有光明前景的创新型社会形态。其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内容无一不是基于30多年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产物。
在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进程中,人类文明成果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然而,若从最集中并具有典型价值的角度去判断,发展文明、生态文明和人性文明这三者更具有代表性。社会运行过程中的制度形态,其适应性、优越性必须体现为与人类文明尤其是三大文明的对接、吸纳和优化。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同样如此。
就发展文明而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伴随的经济社会实践,是世界相应阶段发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表现为“中国制造”的经济发展领域更显突出。从世界角度看,至少带来三大收益:其一,产业提升。垂直专业化分工链中的高端不断向上拓展,从而带动产业层次整体持续升级。其二,消费者获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消费者获益主要体现在用更少的投入获得同量甚至更多的消费福利。其三,世界经济秩序的重要承载者。“世界离不开中国”就是最直白、最通俗的解读。从国内发展看,“中国制造”意味着改革开放的直接成果。改革开放使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自给型发展状态步入WTO框架下的世界经济平台,“中国制造”则是主要参与形式。
生态文明其实是发展文明的必然产物。人类在发展文明追求、实现过程中,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生活质量提升的需求愈来愈高,但生态压力却日趋增大。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以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等为标志的生态文明需求相继诞生并逐渐成为全球性追求。为此,我国政府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而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概括为5个方面,其中就包含生态文明建设。
人性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和基础。这至少包含三个层次的不断提升,即人性化、人权、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性化涵盖追求福利、崇尚自由、乐于赞誉和珍惜生命等等;人权是人的利益实现与发展需要在法律上的实现形态;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则是人性化的理想境界及其实现的最高阶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其核心价值。实际上,人性文明追求的最高境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正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最早提出,并成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根本的终极追求。因此,人性化、人权、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人本思想的逻辑主线和核心价值,是人类文明的经典和结晶。
综上所述,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这理应植根于科学社会主义理性取向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积极汲取。坚持三个自信,深度拓展三个自觉,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持续科学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