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专家:全盘否定改革开放前政治体制功绩是对历史的不负责
郑 言  王东旭
2013年06月27日16:38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历史地、全面地分析看待我国的政治体制

如同所有的社会现象一样,政治体制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任何一种政治体制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或者有意无意地混淆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概念,或明或暗地将攻击矛头引向我国的政治体制系统,甚至指向基本政治制度;或者持有意识形态的偏见将历史上和改革过程中的一切矛盾与问题都归结到政治体制改革上来;甚至提出要与改革开放前的历史作出切割的主张,全盘否定我国政治体制历史与现实的合理性。这些主张人为地割裂了政治体制这一历史概念的演进进程,而其潜在的危险性则在于借政治体制改革之名行挑战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实。

不可否认,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的一些政治体制确实没有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政治体制改革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这都并不能成为全面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形成的政治体制的功绩,以及成为抹杀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的理由。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评判任何事物必须放在具体的历史情景中,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予以分析,对政治体制的评价也当如此。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之后政治体制的设计首先着眼于对人民民主专制制度作出准确表达和确实体现,同时也必须对国内与国际困难交织的背景下国家与民族生存发展的问题作出回答。全党全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了一整套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总体政治任务、政治形势与政治条件相适应的,以集中统一为主要特征,以有利于最快最好地完成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任务的政治体制。对这套体制的评价,首先应当建立在客观考察其历史作用的方面。对此,邓小平指出:“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实践证明,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形成的政治体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迅速有效地巩固了新生政权的稳定,正确地处理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了政局的安定团结;恢复了国民经济秩序,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保障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在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上初步建成了国民经济体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一政治体制在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阻力,而且积累了建立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政治体制的初步实践经验,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因此,割裂历史、全盘否定改革开放前政治体制的功绩是对历史不负责、不尊重的表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开始抒写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篇章。对权力过分集中、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官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具体制度不健全、法制不完备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些体制痼疾得到不同程度的整治,一些新体制应运而生,中国的政治体制焕发出生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得到完善,执政能力不断增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组织建设等方面逐渐规范化,立法和监督职能进一步增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逐步程序化、规范化,政治协商的合作渠道和沟通形式的扩展,也带动了各民主党派自身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不仅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群众权利的保障,而且在新形势下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法制化与规范化有力地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政治参与的形式不断丰富,参政议政途径不断发展。我国宪法所规定的人民享有的各种权利,包括民主选举权、监督权、知情权和参与权等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保障。这些从根本上促进了政府的改革与能力建设,促进了权力结构日趋合理,政府职能不断转变,机构设置日趋科学,工作职责更加明确,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述成就有目共睹、不容否认,政治体制日益彰显着强大的生命力与自我完善的活力。因而一概否定我国现有的政治体制是极不科学的。

与此同时,政治体制作为一个极其复杂的结构体系,其部分子系统的不断改进虽然可以暂时适应关涉领域的发展要求,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部分体制的改进必将受其他子系统的掣肘,其相对优势必然受到制约,这就提出了全面配套改革的要求。综观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与全局,无论是行政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还是司法体制改革、权力监督体制改革等,都表现出了高度的相关性和彼此制约的特点,其中一项改革面临的现实挑战往往也源于其他领域改革的滞后与困难。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定位于提升我国政治体制整体适应性,其理由也正在于此。

此外,由于不同政治体制的改革事项所面对的具体矛盾不同,必然体现为不同的个性要求。各改革事项对现实发展的效果各异,对社会稳定的关涉度有别。只有具体客观地分析具体改革事项,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弄清其内含的主次缓急,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找到相应的方法,对症下药。

必须明确的是,某项具体政治体制改革的着眼点、侧重点与努力方向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筹划政治体制改革方案、规划改革进程时,切忌一概而论、一哄而起。需要对政治体制改革内容的选择具体分析,采取坚持、调整与建设相辅相成的因应措施,力戒不加分析地盲目推进。对与我国国情相符、适应时代潮流且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的,并能够激发社会活力的政治体制,坚决予以巩固和维护;对已经过时、不适应中国国情,并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窒息社会生机的政治体制毫不犹豫地予以大刀阔斧的改革。对适应时代发展和形势需要的政治体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对古今中外政治体制中对我有益的具体形式、方法与运行机制大胆地学习借鉴。真正发挥政治体制改革的正能量,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作者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