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报告中很多改革建议可谓大刀阔斧,如何评估这个路线的可行性?
方栓喜:改革跑赢危机的行动路线(30条建议)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改革攻坚:一是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为重点的改革攻坚;二是以协调利益关系为重点的改革攻坚;三是以着力解决体制机制性腐败为重点的改革攻坚。实际上把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分别打了“三个包”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其可行性,我觉得应当从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改革在化解危机上的实用性。现在各方面对改革有多方面的看法,其实从历史看,好的改革往往不是设计出来的,想设计出来完美的改革方案往往是致命的自负。危机是最好的老师,危机指引我们的改革往哪里走。30条建议从总的来说是问题导向的,危机导向的。30条建议有一个鲜明的主张:跑赢危机才是改革的硬道理,好的改革首先要能够化解危机,跑赢危机。30条建议在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为重点的改革攻坚、以协调利益关系为重点的改革攻坚、以着力解决体制机制性腐败为重点的改革攻坚上提出的对策,多数是针对未来3-5年的,有很强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三大领域的改革都需要在未来3-5年有集中的突破,这样才能把握改革的主动权。错过了这3-5年,未来改革是什么情况就会变成未知数。
第二,改革方案上的短期与中长期兼顾。现在所谓的短期问题,很多是10多年来积累下来的,比如改变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10多年前都看出问题了,但是没有解决问题的一个时间表,就难以转化为真正的改革行动,到了今天积累了更多的问题。30条建议在许多重大改革问题上提出了短期、中长期目标,旨在使短期问题的解决,能够为中长期的改革打开战略空间。比如户籍制度改革,大家都觉得很难,但是总要有一个开端,总要有一个过渡,最终才能指向理想的目标。改革要给社会以良好的预期,就需要明确提出路线图、时间表。
第三、改革路径上治标与治本的有机统一。比如农村土地改革,大家都知道农民利益会因征地拆迁而受损。如果用治标的办法,就是增加对农地征用的补偿标准。但这个改革未必能够治本,因为农村土地决定权仍在政府手上。30条建议采取了治本的思路,就是农地物权化,补偿标准到底是多少,应当是双方的协商谈判,由市场说了算。再比如说,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是腐败寻租的“重灾区”,30条建议明确提出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公开化,为治本提出具体的行动建议。
第四,改革的可行性与社会可接受度的统一。我们现在进入的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由政府单方面设计和推动改革,如果没有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改革很难获得成功。比如官员财产公开,你可以说一时解决不了,但不可以说不能搞。充分考虑社会可接受度,是改革取得共识,赢得广泛社会支持的前提。为此,30条建议提出的对策是:一方面,优先部署和推进最直接、最有效化解危机的改革以及具有广泛社会共识的改革;另一方面,对于社会有期待、一时难以实施的改革,要明确提出时间表,积极创造条件尽早推出。[本文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授权播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