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9日09:1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当前,我国经济保持中速平稳增长,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有进。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发展仍保持较好态势。同时,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金融风险显现,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因此,必须坚持既定的宏观调控政策,着力通过改革释放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
自2012年9月起,我国经济结束了近两年的下滑,出现了企稳回升的态势。进入2013年,一些经济指标出现轻微下滑,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6%,较上年同期和一季度放缓0.2和0.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增长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同比放缓,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工业生产者价格连续16个月出现负增长。一些经济指标继续呈现回升势头,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加快,外贸出口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还有一些指标基本稳定,上半年城镇就业新增700多万人,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1%的水平。
总的看,我国经济需求面和供给面的调整比较稳定,就业形势良好,价格总水平较为温和,说明我国经济仍在合理区间内运行。当前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到8%左右的中速水平很大程度上是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的结果,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现象。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下跌幅度较大、下降持续时间较长,反映了工业部门产能过剩严重,工业生产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工业增速低于潜在水平。
近期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效率下降,金融风险有所增加。目前,大量货币资金被地方融资平台和产能过剩行业用于“借新还旧”,不少居民热衷于投资理财产品和房地产,很多企业热衷于金融投资,部分资金通过理财产品等形式在金融机构之间互相持有,并未用于实体经济投资,且资金期限错配。我国经济领域出现“金融热、实体冷”的背离现象,表现为货币供给在存量较大的基础上继续较快增长,而经济增速与物价涨幅有所回落。6月末,美国宣布适时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后,外汇流入减少,短期内银行间市场资金骤然紧张,同业拆借利率大幅飙升,引发股票市场恐慌性暴跌。总体来看,金融风险增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下降。
制造业产能过剩严重,化解任务非常艰巨。我国的产能过剩主要是体制性和结构性因素造成的,呈现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目前,过剩行业的投资仍在增长,有可能导致过剩程度进一步加剧。在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背景下,如果不能加快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组,过剩行业的利润会继续下降,优秀企业也难以发展壮大。
房价持续上涨,对实体经济的挤压加大。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房价上涨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挤压,一些居民热衷于房产投资,一些企业不愿把资金用于生产与实体经济投资,而是持有银行存款或进行金融投资,相当一部分资金最终进入房地产行业。
跨境资金净流入过多,人民币升值过快。近几个月,套利资金通过贸易等渠道大量流入,导致进出口统计失真,干扰了人们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助长了理财产品等金融业务扩张,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下一阶段,随着美元逐步走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继续升值的趋势。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人民日报理论版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