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融合机制——中国梦得以实现的保障
为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向前,早日实现中国梦,除了理念的引领,我们还需要机制的保障,用以解决寻梦者的组织和激励问题。这里的关键是国家发展目标和个人价值、个人幸福的统一问题。在美国,许多人相信只要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奋斗,而无需仰仗特定社会阶级的提携,就能以勇气、决心、毅力和创意获得经济上的成功和社会的认可,这也是美国梦的精髓。尽管美国梦并非对所有美国人都是真实可行的,尤其是没有提出一个为大多数人认同的 社会 共同理想,有很大局限性,但一些海外移民和底层人士通过奋斗在 美国取得个人成功,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美国梦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尽管纷呈,核心确实是强调个人奋斗。然而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面对突发事件和灾难,面对国家危机,一向强调个人利益至上的美国人仍然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波士顿爆炸案中,路人们不畏危险主动参与到对伤员的救护中,场景感人,也给我们以启示。
从中国情况看,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历史文化传统,都要求重视集体主义,这是我们巨大的 优势。但对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片面理解和过度强调,也曾使事情走向反面。极“左”时期,在个人发展、利益分配、职业选择上片面、无条件地强调服从和牺牲,让每个人成为革命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限制了个人的发展空间,压抑了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使整个社会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国家是由个人组成的,试想,如果脱离了、忽视了每一个活生生的 个体,整体利益、国家利益从何体现、如何落实、有何意义?改革开放改变了这种情况,最大限度地释放了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这种倾向纠正后,社会上又出现另一个极端,对个人价值和个人自由的片面鼓吹在市场竞争催化下又结出了另一颗苦涩的果实:私欲膨胀,损人利己,道德滑坡,缺乏同情。看来,国家发展目标和个人价值、个人幸福的统一,不仅需要从社会发展实际和多数人的思想道德水准出发,进行正确的宣传教育,划清正当个人利益和极端个人主义的界限,更要求建立整体优先又照顾、保证个人利益的利益融合机制,靠抽象道德说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谓利益融合机制,是指通过系统、科学的政策形成合理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在这种格局下,历史上国家与人民分离割裂的情况彻底改变,人民热爱国家建设国家、国家保护人民服务于人民,每个人的辛勤劳动与合法经营都能得到回报,付出与收获成正比。在这个利益格局下,公平首先体现为规则和起点的公平,同时正视人们能力和付出程度的差异,收入差别是 存在的,但控制在 一个 合理的 范围内,对于弱者给予照顾。公平会成为效率的助推器而不是绊脚石。在这个利益格局下,个人创造、积累财富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合法地创造财富受到尊重,先富者自觉回报社会,社会舆论谴责为富不仁、见利忘义,“仇腐不仇富”。国家储财富于民,以“民富”达到“国强”。在这个利益格局下,市场规则和秩序的完善保证人们进行有序的竞争。竞争不再是此消彼长、胜者通吃的一种结局,更多的是实现共进互惠双赢。恶性竞争和逆向淘汰不复存在。越来越多的人会把消极的嫉妒心理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竞争意识。在这个利益格局下,任何人、处在任何岗位,只要高度发挥创造性,作出非凡的贡献,都是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对人才的行业性、岗位性、地位性偏见没有市场,体制外和体制内的人才同样受尊重。有才能、有新思想的人在宽松的氛围中探索和创造,探索中的失误得到宽容。“人人可以成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愿望将逐步成为现实,真正开启人才辈出的 新时代。可以设想,新的利益格局将是把中国梦、国家梦同个人梦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激发正能量,鼓舞十三亿中国人民共同奋斗,也将为世界提供一种新的不同于西方和美国的价值准则和生活方式。
总之,“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一条正确的道路,也离不开科学理念的指引和良好机制的保障,如同朝气勃勃的健康行路人手拿指南针走在前进的道路上,中国人民一定会到达梦想的彼岸。
姚桓: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教授;孙宁:中共北京市委党校讲师、博士)
(原载:《新视野》2013,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