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城镇化进程如何“破茧”
城镇化的着力点在住房、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
中国城镇化的着力点在不断完善民工属地化公共服务,促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所有民工属地化公共服务中,以居住和随迁子女教育服务最为关键。生活在北京、上海的人都知道,有本地户口的好处集中体现在“能购买或租赁比商品房低廉得多的保障房”和“子女上学更好、升学更易”两方面。至于社会地位更高、心理上更有归属感等优越性,则多是二者派生出来的;就业和社保,主要取决于市场和劳动法的执行程度。可见,解决我国所谓的城市化瓶颈——人的城镇化问题,着力点应在民工住房及子女教育属地化服务。
在居住方面,眼下严峻的事实是,高房价使民工越来越难通过市场手段来解决城市住房问题,高房价也越来越成为农民变市民的最大障碍,政府有必要为民工提供起码的住房保障。政府向民工提供住房保障的模式通常有二:
第一,提供相对低廉的产权房。政府应将住房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和享受需求两个层次,实行不同政策:对前者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政策;对后者实行市场经济为主、计划经济为辅的政策。
应成立专门负责保障房建设及管理的机构,把从农民手中低价购得的土地直接交给该机构,由其用招投标的方式把地交给建筑商建房,房屋建成后由该机构以少许赢利的价格销售。规定所有房屋都必须是小户型或微小户型,民工及其他中低收入者只要符合规定条件均可购买。越是人口众多、资源紧张的发达城市,保障房单套面积越小,售价越高,购房门槛越高,以免该类城市人口过多聚集。保障房购买者一旦购买商品房,就须将所购保障房退卖给政府。用最大的决心做好相关组织及法治建设工作,确保有限的公共房屋资源不被浪费。对于享受层次的住房需求,政府只通过税收、土地供应等手段,对市场进行适当调节。
该模式的优点是:其一,能为民工及其他中低收入者提供较广泛的基本住房保障,使其不会因为房价暴涨而焦虑,如执行到位,可大幅减轻政府调控房价的压力。其二,房屋出售后,可及时回笼建设资金,便于滚动开发。其三,只售不租,管理相对简易。其四,私人拥有产权或有限产权,可使民工安居乐业,促进其彻底市民化,既为城市提供较稳定的人力资源,也有利于剪断农民与农地的直接联系,促进农业规模化、现代化。
该模式的缺点是:其一,必须全国上下一盘棋,有统一的规划与行动,否则会导致“洼地效应”,使率先落实、较好落实该政策的地方不堪重负。其二,不同城市的保障房售价及购买者的条件难以科学设定。其三,不是所有民工都愿意或都有能力在本地购买保障房,政府也很难做到不设任何门槛,让所有民工都可在本地购买保障房,因而即使该模式执行到位,仍需公租房体系作补充。其四,既有保障房建设、出售、管理制度存在一些弊端甚至腐败,全国各地均无健全、完备的保障房建设、销售及管理制度规范,如何保障有限的保障房资源不被浪费,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