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第三节  微观“制度救市”:股市改革“防微杜渐”
主编 邹东涛
2013年08月13日14:31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监督协调公司内外横向的分工协作关系。为了适应组织扩张、规模化发展、经营多元化等的环境变迁,公司需要进行组织结构创新。组织结构大致分为两大类:

一种是集中的、按职能划分为部门的中央集权的职能部门制,其特点是公司内部按职能划分若干部门,各部门独立性较小,公司实行统一指挥,集中控制,权力集中于高层管理人员手中,日常的工作由最高主管来分派与控制,高层管理人员由于要负责公司各部门的日常操作性经营活动,无暇顾及战略性的资源配置活动与决策,对于各职能部门,也没有简单而清晰的方式去衡量其绩效。

另一种分权式结构,是一种分化的多分部制组织形式,按产品、商户或地区来设立分部,分部是较有自主权的利润中心,独立地负责日常经营决策,各分支公司协调从生产到分配的过程,每个分部就相当于一个职能部门制公司,在各分部之上设有一个由高层经理所组成的、由财务和管理人员协助的总部。总部一方面负责监督、协调各分部的活动并评估其利润绩效,另一方面负责整个公司的资源分配、战略决策或长期发展规划和目标,专注于总体的绩效而不直接过问各分部的绩效,总部的高层经理不再过问日常经营工作,而是集中精力于长期性经营决策。

公司组织结构从职能部门式结构向多分部式结构的演变,使得公司内部的关系由垂直型为主的层级关系向扁平化的横向协作关系发展。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反映在公司组织层面上的变化就是国有公司组织结构也由职能部门制向多分部制转变。国有公司组织结构的转型是公司内部权力的重新配置,并促使公司更好地适应新的竞争性的市场环境。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两种典型组织结构也在不断地衍生和进化,公司组织的发展演化趋势表现为:组织扁平化、小型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协作化已成为一种明显的发展趋势。这一变化需要公司治理创新激励约束机制,监督协调水平化的分工协作关系。

决定一个公司生产经营发展的势头及建立建设性的反应速度的制度,有两个关键的组织因素,其一是组织的内部结构,决定组织的能力、可靠性及能否长久生存;其二是组织的委托人和委托代理人的外部联系。这两种因素对公司的绩效与长期发展至关重要。公

司外部组织结构包括公司与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但在这些关系中,对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公司之间的业务关系。公司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公司与经营业务有关联的交易对象、合作伙伴之间的业务关系,由与公司有业务关系的供应商、合作伙伴等组成。这一组织群体影响着公司完成生产、交易及其他组织目标,对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责编: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