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第四节 中国式养老的出路
主编 邹东涛
2013年08月13日15:0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作为老龄化程度全球第二的德国,老年人工作的可能性也在增加。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60岁至64岁的德国女性就业率从2000年的12%提高至2011年的36%。在同一时期,该年龄段的男性的就业率也由28%增至52%。

在产业政策方面,要注意优化产业和就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经验研究表明,在相同的产值下,第三产业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与老年人相关的老龄产业大多属于第三产业范畴,比如老年旅游、老年健身、老年护理等。因此,发展第三产业不仅能提高经济吸纳就业的能力(包括大学生就业),也有利于开发老年市场。在适当延长退休年龄的情况下,老人可借助其人力资本积累优势,从事教育、培训等服务型工作,形成第二次人口红利,最终化解养老危机。这可看作是对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具体回应。

就财税政策而言,仍需调整国民财富的分配和支出结构,理顺地方与中央、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尽量避免“国富民穷”的局面。通过“做大蛋糕”、“分好蛋糕”,达成“国富民富”愿景。具体来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关注民生,充实养老基金,消除未富先老情境下的社会焦虑。此外,改革金融制度、建设和完善金融市场对养老也尤为重要。在现代社会,金融市场健康繁荣与否事关养老金的可持续性。欧债危机的一个重要启示便是:在稀释老龄化的诸多途径中,不仅要调动个人的积极性,还应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郑秉文,2012)。就当今中国而言,养老金可按照“可操作、可持续、有增长”原则,通过完善国有股减转持相关政策、做好国有上市公司追溯部分的国有股份划转工作和扩大彩票发行等渠道,参与市场,走多元化、市场化、国际化投资策略,收保值、增值之效。对于个人,应积极开拓以金融产品为主的“非人格化养老”路径,不能过于倚重以血缘、地缘为依托的“人格化养老”路径。

三、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

就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而言,国际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建立在现收现付基础上的统筹账户模式、建立在完全积累基础上的个人账户模式、建立在现收现付基础上的个人账户模式、建立在现收现付基础上的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结合模式等。中国的养老保险属于建立在现收现付基础上的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统账结合”模式。该模式由中国于1993年独创。其中,社会统筹依然实行现收现付制,个人账户实行基金积累制。改革的初衷是想结合两种制度的优点,力图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结合。但因制度转轨成本和人口结构等问题,社会统筹基金依然收不抵支。这样,为保证养老金当期发放,不得不挪用个人账户基金,导致个人账户是空的、名义上的,个人账户的作用只是计发养老待遇的手段。人们对养老金可持续性的担忧也主要是基于个人账户记账额与做实账户之间的缺口。

(责编: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