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家庭征税更应“打破掣肘”
日前,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下一步,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方向是由目前的分类税制转向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税制,在对部分所得项目实行综合计税的同时,将纳税人家庭负担,如赡养人口、按揭贷款等情况计入抵扣因素,更体现税收公平。”
我国自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一直以“个人”为征收主体,导致无法对个体的不同负担状况加以区分。对此,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大树指出,应考虑引入“家庭”征税单位,并逐渐形成“以家庭申报为主、个人申报为辅”的征税方式。
据了解,为保证税收负担公平,不少国家个税申报实行夫妻联合申报或家庭申报。比如,在美国,常规个人所得税共有5种申报状态,即单身申报、夫妻联合申报、丧偶家庭申报、夫妻单独申报及户主申报,纳税人根据各自不同的申报状态和个人情况,计算出起征点。
“考虑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税,把赡养人口、按揭贷款等情况计入抵扣因素,体现了公平理念。”王大树说,但“以家庭计征个税”空喊多年,“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个税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作为个税改革的终极目标,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个税家庭综合税制‘难产’,从客观上讲,是因为我们的个税制度设计相当粗糙和简单。”王大树说,比如,个人隐性收入与家庭成员收入,赡养、抚养人口,家庭成员就业、教育、住房、户口等具体情况难以掌握,等等,都是难题。
“实行家庭个税制度确实存在一定的技术障碍。囿于体制的掣肘,理顺其中关系也需要时间。”王大树说,譬如,财政、税务、银行等能否跳出本部门的利益本位,在既有的网络上进行联网,实现信息共享。此外,实行家庭综合税制,完善信用制度是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但是,目前财产收入普遍不透明,财产申报失信现象尤为严重。类似棘手问题,都需要从政策层面认真面对和破解。(本报记者 杨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