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文化在改革中迸发活力——深化改革述评之三

2013年11月04日10:46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文化在改革中迸发活力

公共文化事业: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同时,我国公共文化事业建设也在加速推进。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合理分担的公共文化机构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实现了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部免费开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据统计,“十一五”时期全国文化事业费共计1220亿元,年均增长19.3%,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速最快的一个时期;人均文化事业费从2007年的15.06元增加到2011年的29.14元,增幅为93.49%。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6.31%和97.23%。全国已建成30多万个“农家书屋”,中西部地区有20万个;全国共有县级公共图书馆2400多个,覆盖率达87.16%,县级文化馆2862个,覆盖率达100%;乡镇(街道)文化站超过3.8万个,覆盖率达94.8%,基本实现了“乡乡有综合文化站”。

对于一些面临较大生存发展压力的公共文化事业,国家通过各种举措“扶上马、送一程”。2005年,文化部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11个国家重点京剧院团和17个省级重点京剧院团为重点扶持对象,与财政部制定了《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保护和扶持规划》。2006年至2010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5000万元;2011年起,《规划》进入第二期,每年继续投入1000万元对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予以扶持。今年6月,文化部会同中宣部等8部门出台了指导意见,设立国家艺术基金,将通过项目补贴、优秀奖励、匹配资助等方式,支持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

事实上,不仅是剧团等市场主体,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作为改革推动者的文化行政部门,同时也是“被改革者”。据悉,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文化部将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以更有效地激发文化发展活力。

文化“走出去”:知名品牌走向世界

10年前,文化体制改革刚刚启动,有不少人担心大量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艺精品是否还有人去创作?中华优秀文化是否还能传承?我国文化软实力将如何提升?

今天看来,这些担心完全没有必要。

在影视剧方面,中国电视剧年产量已达1.7万集,居世界第一,许多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电视剧远销海外,《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掀起收视热潮,《李小龙传奇》《甄嬛传》等进入了美国主流电视台播放;2013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164.3亿元,其中国产电影票房95.6亿元,同比增长93.8%,占总票房的58.2%,《失恋33天》《泰囧》《中国合伙人》等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屡创票房神话。

舞台艺术方面,一大批富有民族特色、体现时代风貌、展示中国气派的文艺精品涌现。反映晋商诚信为本的话剧《立秋》,走进全国近百个城市,演出600场,观众60多万人;展现农民工道德精神的秦腔《西京故事》一年演出150多场。一批优秀节目和演员在国际重大艺术比赛中获奖,为中国艺术赢得了荣誉——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杂技芭蕾《天鹅湖》获2008年度英国曼彻斯特戏剧奖“最佳国际剧目”,全球巡演2500场;上海杂技团有限公司的《腾跃——大跳板》和《男子艺术造型》获得2012年第36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比赛“金小丑”奖。

来自文化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文化交流关系,与145个国家签署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一批知名文化品牌走向世界。2011年10月1日,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户外显示屏上,水墨动画形象的中国先哲孔子,与熙来攘往的人群融为一体。那一刻,人们看到了一个古老民族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自信。

这,就是改革的力量。(记者 韩业庭)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